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咀嚼肌

咀嚼肌的功能有咬、咀嚼以及咬緊。也參與講話之肌群、頸部的穩定,以及讓下巴不會無緣無故開啟。如果過度活化甚至太緊,會造成顳下頜關節疾病、下巴疼痛、磨牙症、頭痛、揮鞭疼痛、呼吸及睡眠失調以及更多的相關問題。

可以按壓自己的咀嚼肌會感受到下巴疼痛或是緊繃,此為本能反應,可以用什麼觸控技巧去放鬆咀嚼肌嗎?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下巴疼痛常與咀嚼肌有關,此處的筋膜張力也會影響到顳下頜關節疾病、下巴疼痛、磨牙症、頭痛、揮鞭疼痛、呼吸及睡眠混亂及其他相關問題

就其產生的壓力而言,咀嚼肌可以說是身體裡最強壯的肌肉。(拉力部分則為比目魚肌;臀大肌是最厚的;心臟、眼睛及舌頭的肌肉是最活躍的。)如果下巴的肌肉一起作用,咀嚼肌可以將牙齒關閉並在門牙產生55 磅的力量、在臼齒產生200磅的力量。

咀嚼肌可以由下巴的槓桿達到非凡的壓力,且此槓桿與兩個小小的顳下頜關節(TMJS) 有很大的關係。當咬合的力量有平衡的分佈在左右顳下頜關節上時,關節盤可以提供滑動及滾動讓此關節好動作,即便是在強大的壓力下。當力量無法平均分配在左右兩側,兩側肌肉會壓縮、捆綁或是刺激關節,產生顳下頜關節疼痛。

咀嚼肌會如此強壯是源於複合的多羽狀排列的肌肉纖維層,由許多肌腱匯聚對角,類似三角錐的形狀,或是許多羽毛堆積的感覺。如此排列可以讓肌纖維連到每個肌腱,讓他像是一個有力小齒輪,有短距離的強大拉動力。

除了解剖學上是強壯並具備槓桿作用外,其在身體休息時的張力也是很高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當我們維持直立時,下巴可由咀嚼肌本身的肌肉張力維持關閉狀態,顳肌及翼內肌亦包含其中。當我們清醒的時候下巴的肌群有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工作,只有當我們睡覺或是張開嘴巴時才會放鬆。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咀嚼肌作用時,下巴就會開閉,只有在睡覺時會放鬆,則可看到嘴巴會張開

神經學上,高強度的休息張力讓咀嚼肌幾乎保持警備狀態。低閾值的張力之肌梭持續刺激肌腹讓咀嚼肌收縮,還包含了低閾值的牽張反射,就如同拿反射槌敲打髖骨肌腱一樣。

其如同髖骨肌腱,此反射回路可以讓咀嚼肌再活化及快速活動,去適應及調整咀嚼、說話及咬合等快速活動——其亦是下巴及頸部前方穩定肌。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咀嚼肌會在下巴需要穩定時出力,例如跳躍或其他活動(如打擊)都會讓牙齒緊閉

所以有辦法處理嗎?

徒手技巧可以調整咀嚼肌的張力並且會有下列三個情況產生:

增加肌肉本身筋膜的分化及延展性。

給予肌肉本身直接的按壓來達到休息時的張力下降;以及刺激高爾基腱受器的反射已達到平衡肌梭的活性。

減少壓力以及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

咀嚼肌手法

在嘴巴外面有很多處理的方式。但是處理口內(嘴巴里面)是很不同的方式,要鎖定附著在下顎骨以及顴骨弓的肌腱附著處,因為此區域為高爾基腱受器彙集的地方。

所有口內手法在運用前,確保已經與患者解釋過目的,並且得到患者的同意。戴上手套以及洗手;詢問是否對乳膠過敏;並且熟悉當地的執業範圍規定(在美國有些地方必須要經過特別訓練才能執行口內工作,而且有少數民族是完全禁止的) 。

專心於徒手處置,因為嘴巴是比手還要敏感的地方,患者的感受會比你感受患者還來得多。放柔和慢慢地移動,找一個舒適、有支援的並且可以讓你的頸部、背部、肩膀及手臂放鬆的站姿。

通常,會在對側咀嚼肌施予此手法,例如站在右側,用右手處理患者左邊的咀嚼肌 。如此可以讓你手指的弧度去處理患者的下巴,以及避免“魚鉤”效應而把患者嘴巴拉開。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慢慢地用食指沿著患者的牙齒向後尋找牙齒與咀嚼肌的空間 。你的食指腹會抵著牙齒,指甲會頂在咀嚼肌上(嘴巴內)。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咀嚼肌手法(內口),戴手套的食指在嘴內以及嘴外的手指腹一起處理咀嚼肌。可以請患者下巴主動咬緊與放鬆

請患者咬緊牙齒。如果你在對的位置,如此你的食指會在牙齒及咀嚼肌之間擠壓著。可以先嚐試作用在自己的咀嚼肌,是最容易瞭解處理的方式以及患者參與時的感受。

當手的位置擺放好後,將置放於嘴外的手指腹往內側食指的方向去按壓咀嚼肌。慢慢地滾動內側的手去感受限制的咀嚼肌。當你找到密度較高的區域,等待其柔軟。過程中患者可以協助咬緊及放鬆。

沿著咀嚼肌的長度及寬度做處理,在附著點多花點注意力:上端位在顴骨弓(務必輕柔, 三叉神經透過此處),下端位在下顎骨。輕柔按壓附著點並等待肌肉張力下降,主要在刺激高爾基腱受器讓休息時的張力下降。重複上述手法治療對側。

因為咀嚼肌所處的角度使之能提供小幅度的外側拉力,此手法適應症包含觀察到嘴巴開啟時會被拉向一邊之患者。此類的患者你可以處理偏向同側之咀嚼肌以及顳肌,然後再確認。

咀嚼肌手法

適應症:

咀嚼肌張力,特別是伴隨顳下頜關節疾病(TMJD) 、下巴疼痛、磨牙症、頭痛、揮鞭疼痛、呼吸及睡眠擾動以及同側下巴外側偏移等。

目的:

增加咀嚼肌筋膜之分化。

減少咀嚼肌休息時肌肉張力。

減少過度的壓力及交感神經系統之活化。

說明:

在取得患者口內介入之同意後:

站在要處理的對側,食指放於牙齒及咀嚼肌之間,指甲頂在咀嚼肌內側面。

患者咬緊可以讓你確認食指放的位置以及處理咀嚼肌內側面。

感受咀嚼肌組織密度以及非延展區,然後配合嘴巴外側的手做處理。

動作:

請患者主動咬緊及放鬆。

下頜骨筋膜手法

雖然此手法可以幫助專心於一側下巴,如同上述之口內咀嚼肌手法,實際上,下巴兩側通常都是一起工作的。下顎骨筋膜手法是一個在你處理完兩側緊繃之咀嚼肌的平衡手法,因此手法可同時處理兩側。

用雙手的手掌及大魚際肌去感受咀嚼肌及下巴周邊的淺層筋膜及外層面板。用緩和的下壓去感受及放鬆任何緊繃或是兩側不同的組織;但只作用於外層組織。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下頜骨筋膜手法可以加入下巴關節,依序處理各層組織,從淺層至深層筋膜、下巴腮腺到臉頰後部的筋膜,記住頭部至身體筋膜的連續性

不要用乳液或是潤滑油,至少現在還不要,你會需要很大的摩擦力來幫助你完成淺層筋膜的手法用潤滑劑,你會作用到肌肉本身,但你是要處理外層筋膜,其為下巴構造重要的一環。

當分化及延伸完大部分之外層筋膜時,切記比較兩側,然後再重複此手法,每次可以稍微帶深一點的組織。自我練習是必要的,可以讓你感受到這些組織的特性如下:

面板及皮下層(之間有脂肪細胞) ;

腮腺筋膜(連線胸廓與頸部筋膜) 相關的構造如闊頸肌, 其連到兩側的咀嚼肌 ;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腮腺筋膜(綠色)圍繞著腮腺導管,其嵌入肌肉細胞內,並與頸闊肌有關的頸、胸部淺層筋膜有聯結

後側部分,腮腺及腮腺導管周邊的筋膜(在此處輕撫的按壓是可以忍受的) ;

咀嚼肌本身有兩至三層,外層通常較為硬,內層較為柔軟;

深層及前方咀嚼肌,口腔較深的黏膜層;

最後是牙齒、牙床及上下顎骨。

緩慢處理到你要的組織構造後,你會慢慢地下壓(開啟)嘴巴,慢慢地有滑動的動作。如果有感受到患者開啟有受限,將動作放慢並回到淺層做處理,請患者呼吸然後等待咀嚼肌放鬆的反應。

下顎骨筋膜手法

適應症:

咀嚼肌張力,特別是伴隨顳下頜關節疾病(TMJD) 、下巴疼痛、磨牙症、頭痛、揮鞭疼痛、呼吸及睡眠擾動。

同側下巴外側偏移等。

口內及下巴手法之開始前(準備)或結束後(整合)。

目的:

將下巴下壓及抬高的筋膜分化。

平衡顳顎關節不對稱動作(外側偏移) 。

減少咀嚼肌休息時肌肉張力。

減少過度的壓力及交感神經系統之活化。

在下巴介入完後作收尾及整體平衡感。

說明:

用雙手的手掌及大魚際肌給予下顎骨(咀嚼肌區)的淺層筋膜尾向(向下)按壓。

感受兩側受限組織的放鬆。

重複數次,依序作用各筋膜層。

動作:

處理的速度及壓力可以與患者溝通,並將患者下巴被動帶出下壓(開啟)配合放鬆的呼吸。

變化手法:

在我們的訓練中,我們有時會請徒手治療師不要運用下壓(尾向)臉部的手法,因害怕加速組織下垂。因此代替的方式會將施力方向改成往上(頭端),一樣請患者慢慢張開嘴巴。此手法類似咀嚼肌及顳肌手法,不過在此運用於筋膜上。

當然咀嚼肌問題不會就這麼簡單。下巴的活動度高且周邊主要靠軟組織懸吊固定,特別容易受到身體其他不平衡或緊張而影響。

舉例:下巴張力異常可以是頸部揮鞭傷害後失去穩定而產生的結果,而咀嚼肌、顳肌及其他肌肉會嘗試增加穩定而收縮以達到下頜骨的固定(如舌肌、闊頸肌及頸部淺層筋膜)。

由此可知,當處理顳下頜關節疼痛時要確定身體相關模式的問題,如脊椎曲線、骨盆肌肉張力、髖部疼痛、骨盆角度以及整體姿勢等等,都與下巴功能有關。與許多其他症狀一樣,全身性的治療下顎骨問題之方法會讓效果更持續,並有更好的結果。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咀嚼肌手法治療(文末福利)

下顎骨筋膜手法適應症有哪些?(答案可在文章中找到哦)

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答案,

即有機會獲得價值

128元

《脊神經功能評估與解剖學分析》

一本

致各位粉絲

微信文章定時釋出,如果不想錯過,記得把公眾號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