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作“中國食療第一人”,掛號收2000元,遭揭穿後,過得怎樣

引言

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頻而多,常欲令飽中飢,飢中飽耳。——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第二》

很多中醫養生之道人們都耳熟能詳,追根溯源,中醫發展歷史悠久,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

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之後中醫院校都是教和學古典中醫理論,千年不變,功力深厚,定力無邊。然而卻有一些半路出家的人,對中醫學藝不精、不求甚解,拿著自己也一知半解的中醫知識,行矇蔽世人雙眼之事。

他被稱作“中國食療第一人”,掛號收2000元,遭揭穿後,過得怎樣

你吃過綠豆嗎?包治百病那種?

在很多人眼裡綠豆是再普通不過的食材,但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這種食材可是出現過低價買不到、重金也難求的盛況,這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不過相信有很多80、90後經歷過那場全民瘋搶的“綠豆宴”,那時候自己家裡老人,隔壁大爺大媽、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互相分享著“綠豆”的神奇功效。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居然是一個看似普通的男人,他就是被稱作“中國食療第一人”的偽養生食療專家——張悟本。

張悟本2009年的時候出版了一本名為《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養生書籍,因為書中借鑑了許多中醫史記的理論知識,內容亦真亦假普通人群難以辨別,在民間小有名氣。2010年2月,曾有一檔知名的養生欄目。

張悟本因出版書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暢銷而登上了這檔節目,也正是透過在這檔節目中的出色“表演”,讓張悟本在廣大觀眾心中樹立起了一個權威養生專家的形象。

他被稱作“中國食療第一人”,掛號收2000元,遭揭穿後,過得怎樣

作為這檔節目的常駐嘉賓,張悟本的團隊將他包裝成為了一名教授,並擁有一眾響噹噹的名號,張悟本透過在節目中發表一些誇大其詞的養生言論,迅速火遍了中國各地大街小巷。但凡他提到過吃什麼能延年益壽,老人家們都會爭相購買,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綠豆治百病”的言論。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專家”

當年鼎盛時期,用“日進斗金”來形容張悟本一點也不為過,在出書、上節目、開發佈會的他抓準時機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開起了實體養生館——“悟本堂”,慕名而來的人們不計其數。但如果你想要到養生館裡請“張大師”親自看診,那門檻可就更高了,僅僅是預約掛號費就要2000元,至於其他的檢查診療費那是隻有更貴、沒有最貴。為了更好的轉化消費人群,他又環環相扣的開設了“養生班、康復營”,進入學習10天的起步價就要幾千元。這樣的高昂的費用,依然有很多熱情追捧者踏破了門檻來買單。

他被稱作“中國食療第一人”,掛號收2000元,遭揭穿後,過得怎樣

之後透過系列操作張悟本和他的幕後團隊賺得盆滿缽滿。但包住火的紙終究開始冒出了火苗。一方面,張悟本的高調引起了有關工作人員的密切關注,並對其展開了跟蹤調查。另一方面,吃綠豆雖有益身體,但並不適用所有體質,比如一些身體本就有疾病的盲從者,就因為跟風猛吃綠豆而住進了醫院,這也讓一些人產生了質疑。2010年5月,張悟本終於被揭開了真實面目。原來張悟本的學歷、頭銜等所有證件都含有水分,其自稱的出生於中醫世家也是編造。他在遭到揭穿跌落神壇後又發生了什麼呢?

當年張悟本的書和店都被立即叫停,他本人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張悟本對外界依然拒絕承認自己的騙子身份,他狡辯稱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所有資料都丟失了,中醫世家無法證實是因為父親專給神秘大人物看病不能透露,不過不重要了,因為已經沒有人相信他了。

他被稱作“中國食療第一人”,掛號收2000元,遭揭穿後,過得怎樣

在那之後的張悟本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隨著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多他怒氣難消,於是“養生專家”也難以養身。2014年2月,張悟本因腦梗到醫院住院治療,被曝光後有人問他怎麼不吃綠豆治病呢?

張悟本聽後發脾氣大怒,說自己到醫院只是做個“小檢查”,並不是來治病的,猶如跳樑小醜般滑稽可笑。再後來,張悟本逐漸在公眾的視野裡消失了,也沒人再提及那萬能的綠豆湯了。

保持清醒,切勿好了傷疤忘了疼

古代就有名言: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健忘也是我們當代人類的一大特點。現如今我們處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時代,智慧手機帶來的娛樂享受成本並不高,地球上小到小學生、大到退休大爺大媽,人人都在透過手機體驗衝浪快感。人們追求著享樂,刷影片、打遊戲,不到凌晨不罷休。這些短暫的快感麻痺著我們的神經,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短視、浮躁。

所以通常正規醫生說的最多的話:

“注意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平時多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保持正常作息早睡早起。”這些最簡單的要求,卻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最難的。因為我們總有很多的藉口。

人們也要靜下心來思考,不要被網路營造的繁華假象迷失心靈,不要忽略我們本應該慢下來的生活,忽略我們需要正常作息的身體,忽略我們應該陪伴關心的家人朋友。身體不舒服就應當科學的診療醫治。請切記,不要盲目相信一些網紅專家的信口胡謅,把原本簡單的身體問題折騰成了大毛病。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