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非恆道:世間可有真理?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所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指的是驅動萬物執行的規律,也可以叫真理、天道。

指的是萬物的特徵。

老子對

這個字的描述影響了我們中國人兩千多年,後來就有了各種道,比如茶道、武道、味道、旁門左道等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可以被描述、可以被解釋的,但是人描述解釋出來的道不是永恆不變的道。萬物是可以被描述的,但是人描述的特徵不是永恆不變的特徵。

這句話更深層次的含義其實是說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把萬物執行的規律完全解釋清楚。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早期人類都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又相信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最後發現太陽在宇宙中可以忽略不計。

牛頓

的經典力學普及之後,大家都認為這就是世界執行的終極規律了;後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破了這個觀念,人們才發現原來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獨立的,那個時候都認為不會有比

愛因斯坦

再聰明的人了;而像愛因斯坦這麼絕頂聰明的人看到量子糾纏這種現象後發現,以自己的智商根本無法解釋這種問題。

道非恆道:世間可有真理?

愛因斯坦曾經說:相對論一定是錯的,這個理論只不過是一個過渡理論。

連人類智商塔尖上的人都認識到自己的認知能力有限,普通人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偏差會大到離譜,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把自然規律(天道)說清楚。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把無稱作萬物的起源,把有稱作萬物的母親。

無,名萬物之始。這句話非常高深。

大多數人都是線性思維,生下來之後看到這個世間的萬物不會有任何懷疑,都認為世間的萬物一開始就是放在這裡的,本來就應該有。

而老子認為世間的萬物是從一個無的狀態演化而來的,這個思想就是進化論,也可以說是最早的宇宙大爆炸理論。

通行本: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帛書本:

故恆無慾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從無的狀態中觀察事物的本質,從有的狀態中觀察事物變化的軌跡。

通行本和帛書本看起來斷句差異較大,但中心思想不變。

再直白一點,觀察事物的本質不能看表面,要向內去觀察。

就拿識人來說,有個人平時無論是穿衣打扮還是說話都讓人感覺很得體,但同時這個人做事不講誠信;很明顯,不講誠信是他的內在本質,穿著得體只是表面現象。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無和有同出一個本源但稱謂不同,兩者都是非常深奧的,是世間萬物奧妙的總出發點。

第一章核心思想

人的認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不要認為某個權威或某個人掌握了真理,人類離真理還非常遠。

不要用自己的刻板認識去斷定某一個事物,因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的。

要想看清事物的本質一定要向內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