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盛世的背後功臣,協助清朝君主的“TF Boys”廉臣組合!

作為清關人的第二帝的康熙,熙爺爺。在位六十一年,勵精圖治,在管理國家、發展經濟、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和維護國家統一等方面上都做出了卓越的政績,甚至是開創了大清國輝煌的“康乾盛世”!

清朝盛世的背後功臣,協助清朝君主的“TF Boys”廉臣組合!

熙爺是位千古明君是世人都知道的,但他一個人管理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還能在他在位期間推動經濟發展、平定三番、收復臺灣失地等創出一段盛世,實屬不易,但也離不開他朝中的賢能廉士們。

熙爺十分懂得“致治之道,首重人才”之理,要“用得其人,而天下之事自然就理”。“治天下之道,莫過於用人”。

熙爺帝曾說:“韓起,叔向解晉之賢,是時金國人才方盛,故不畏而不敢辱。”明鑑不遠,熙爺帝親眼看到不少明末臣僚,也明白了明朝之所以最後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用人不當、朝廷腐敗。

由此,熙爺帝得出了“選賢任用,為治之大道”的結論。可見,熙爺帝在當時就知道一國要盛就要反腐,重用廉官以立廉政之風。

清朝盛世的背後功臣,協助清朝君主的“TF Boys”廉臣組合!

田文鏡

原隸籍漢軍正藍旗,因功抬入漢軍正黃旗的田文鏡,出生於熙爺元年,是熙爺雍正時期的清官。據歷史記載,田文鏡少時讀書,但沒有走科舉考試的道路,而是進入了當時國內最高學府國子監,相當於現在首都名牌大學讀書。

熙爺二十二年(1683年),21歲的田文鏡以監生身份被授為福建長樂縣縣丞。後來,為官多年田文鏡已經歷任州縣官二十餘年,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基層行政工作經驗。可謂他對朝野的政風也看得是透徹了。

熙爺在位時,早年間的他就被調任到河南,擔任河南總督和巡撫職位,整頓因當地自然天害頻繁而導致當地盜賊猖獗、地方官員腐敗等事宜。

田文鏡一擔任官位便嚴懲逃稅腐敗官員並示眾公開,實施貢稅救濟百姓,解決百姓困苦潦倒生活之況。田文鏡這些舉措令當地重整官風、民風。

清朝盛世的背後功臣,協助清朝君主的“TF Boys”廉臣組合!

當時田文鏡的這些廉官之舉在那些腐敗官員看來就是礙眼的,甚至是威脅到他們的利益,至此田文鏡就是他們這些貪腐官員的死對頭,因此田文鏡當時是遇到了許多官員的彈劾。

但在他二十年的從政生涯中,只要是為國持以廉政之風之事,縱使背後的貪腐官員有多大勢力,他也無所畏懼,他政事幹練,以鐵腕聞名,結合清官與酷吏於一身。

治理地方期間,治盜極嚴,轄境幾乎無盜賊,同時督責諸州縣清理賦收,開闢荒田,限期極嚴。他為官時,清查虧空、整頓吏治等舉措對國家治理以及廉政起了重要作用。

田文鏡一生為官實事求是,事無鉅細親力親為,一世為廉官,也一世為貧官,家族親系沒能從他身上享有物質上的光,後代皆為布衣。

李衛

不是科舉出生且又大字不識幾個的李衛,是歷經熙爺、雍正、乾隆三朝的廉官。李衛家境還富裕,家裡人為了他以後的仕途著給他買了個官噹噹。

雖說這官剛開始沒報多大的抱負當,大字不識一個的他文案起草,這些得靠師爺,為官應有的職位口述也會有時說錯,師爺及時提醒修改。

但升上看中的是他的一生耿直正氣。在官場上遇到忠賢之士遇不平他也會憤然拔劍,雖不是有滿腹文學之人,但他對文人、文化事業很看重的。

李衛的第一個職位是資員外郎,之後他就升入兵部做了兵部員外郎,兩年後他又成了戶部郎中,之後是直隸驛鹽道,在他出任直隸驛鹽道之前,熙爺就去世了,到了雍正帝時期,才是李衛大展拳腳的時段。

清朝盛世的背後功臣,協助清朝君主的“TF Boys”廉臣組合!

雍正年間,許多浙江人因文字獄被懲處,當時李衛就深入下層,體察民情,瞭解文士呼聲,調節矛盾糾紛。

瞭解一些暫未定罪的文士情況後,李衛便繼續跟蹤調查,及時訓導、改正,再將表現好的文士記錄檔案。此後,他所記錄的這份檔案為朝廷所用,令許多浙江文士翻身。

雍正年間,不畏權貴奮鬥李衛針對浙鹽價格高、越區販私盛行,官鹽運銷不暢的情況,加強緝私隊伍力量,重點打擊具有強大組織的以沈氏為主的鹽梟,在這期間,凜然正氣的李衛與他們鬥智鬥法,最終將其擒拿。

張伯行

被譽為“清朝第一大清官”的張伯行,熙爺二十四年進士。後來經過考核選拔,任命為內閣中書,又改任中書科中書。熙爺稱他為“大慶超強第一清官”,也曾多次在南巡的時候和地方官說起這位清廉君子。

清朝盛世的背後功臣,協助清朝君主的“TF Boys”廉臣組合!

熙爺四十八年,淮安、揚州、徐州災情嚴重,朝廷任命張伯行擔任蘇州巡府前去救濟,當時蘇州的布政司庫存虧空,心急百姓的張伯行就自己上疏補數,應當是災情緊急便沒有及時上班朝廷,但後來聖上諒解當時情況緊急便不問罪。

熙爺五十年,江南鄉試考場有考生和副考官進行徇私舞弊之行,張伯行了解此事後,知道這種考場舞弊的背後龐大勢力竟牽扯到當時的總督噶禮,但張伯行不畏權貴,仍將詳明上奏朝廷。

當然這位總督大人也不是吃素的,你竟然參他一本,他也要拉你下水。但後來,熙爺帝這位明君任命尚書張鵬翮、侍郎赫壽等人查清此事,還了張伯行清白,也將總督噶禮定罪入獄。

張伯行一世居官廉正清明,對金錢毫無指染,疾惡如仇、不畏貴權,更不與貪官汙吏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