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個字可以推敲十幾遍,但“推敲”一詞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好詩經得起推敲。不過這推敲一詞分開來看只是兩個動作,為何放在一起具有了品味、琢磨之意?這就要歸功於賈島和韓愈了。

詩人賈島夜訪友人,而友人外出不在家。但夜色靜謐、山谷幽邃,賈島便詩興大發,作詩一首。然而在歸途中,他一直低頭思考一個字,騎著自己的小毛驢晃晃悠悠地走在主幹道上。不料,衝撞了韓愈的車隊。車隊侍從將賈島帶到韓愈面前,韓愈詢問他低頭走路的原因。賈島答道:“我在琢磨,是‘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比較好。”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自是惜才愛詩之人,想了片刻說“敲字更好。”

王安石一個字可以推敲十幾遍,但“推敲”一詞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到底是“推”好還是“敲”好,自古以來是有爭議的。敲字雖然顯現出周圍環境的寂靜,但是卻有了疏離感。賈島拜訪好友,用“推”更顯得關係自然熟悉。不過這些因素阻擋不了賈島、韓愈的對話成為典故。推敲一詞也由此典故引申出琢磨、思考之意。

王安石一個字可以推敲十幾遍,但“推敲”一詞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賈島在推、敲二字中糾結,而王安石卻在十幾個字中來來回回糾結,終寫出曠世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一開始,王安石用的是“到”,後來覺得不好換成了“過”,又改為“入”,旋即改為“滿”,試了十幾次,最終定為“綠”。這樣對比著品味,越是能發現“綠”字用得巧,簡直是神來之筆。到、過、入只是將春風擬人化,寫出了春風發出的動作。滿雖不落俗流,但是不夠清新。而用綠字,化結果為動作,將形容詞“綠”活用成動詞“吹綠”。這樣不僅寫出了春天的到來,春風拂過大地的動態,也寫出了大地生機勃勃、染上一抹清新自然的結果。

王安石一個字可以推敲十幾遍,但“推敲”一詞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讀書要深思熟慮,詩歌要含英咀華。因此,作者要想讓自己的作品經得起讀者的仔細分析,就要思慮周全,賦予作品這樣豐富的內容。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形容瀑布被世人誇讚。而徐凝用“白練”一詞形容瀑布,則被蘇軾評為惡詩。如果把“銀河”改成“白練”不僅氣派小,而且也不貼切。瀑布流動的速度是很快的,凌空直下,水散開形成水霧,落地之聲巨大。銀河一詞不僅寫出了水從高處來和聲勢浩大的實際情況,還賦予了瀑布一種神秘色彩。而白練,即白色的綢緞,是柔和靜態的,更適合“澄江靜如練。”

王安石一個字可以推敲十幾遍,但“推敲”一詞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陶淵明《飲酒》一詩,由於距離時間較遠,存在不同版本,其中一個版本就是“悠然望南山”。當時的初始版本是什麼已經無從考究,有人說根據陶淵明的其他作品中寫的“坐望東南山”可知應該為“望”字。但是仔細對比並推敲詩句,見字更勝一籌。我們需要結合整首詩表達的心境來看,《飲酒》寫的是陶淵明離開官場,回家種地,身體力行。表達的是陶淵明的悠然自得,和對菊花高潔品質的讚賞。他彎腰採菊,細嗅芬芳,無意中抬頭看見遠方的青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淡雅閒適的,不夾雜任何刻意。那麼,“望”就與整首詩不貼切了。“望”表示的是人有意向遠處看而發出的動作。“見”雖然也是看的一種,但卻是一種不經意的動作,是客體和眼睛的偶然遇見。因此,《飲酒》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還是用“見”字更妙、更貼切。

王安石一個字可以推敲十幾遍,但“推敲”一詞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綜上可知,讀詩要句句細品,才能深知其妙;作詩要字字推敲,才能盡是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