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而是急於削藩?這事說了你可能不信

說實話,這事康熙有點草率了,但運氣還是蠻好的,最終結果也是美好的。

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而是急於削藩?這事說了你可能不信

康熙是彼時清朝最大的希望,至少在孝莊太后眼中是這樣的,所以她動用了自己的最大的能量去幫助康熙,尤其是在冊封皇后這件事情上。赫舍裡是三朝元老索尼的親孫女,在得到索尼的支援之後,康熙才感覺到當皇帝的真正好處,也是在索尼的幫助之下才開始親政的。

康熙六年親政,八年就收拾了鰲拜及其黨羽,這讓康熙感覺自己還是非常有能力的,其實這一切都要得益於背後默默支援他的孝莊。

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而是急於削藩?這事說了你可能不信

眾所周知,在收拾了鰲拜之後,清政府面臨著三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三藩、TW、葛爾丹。

在索尼與孝莊的輔佐之下,康熙的路走的太順了,甚至有點自大了。所以當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請求回遼東養老的時候,康熙竟然讓他全家都遷回遼東,不用在戍藩廣東了。

尚可喜是個對清朝非常忠心的人,況且他本來就想回到遼東老家去,可惜他有個不聽話的兒子,就是尚之信,能力一般還放不下戍藩廣東的好待遇。於是他便將尚可喜囚禁了起來,企圖與戍藩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及戍藩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一起對抗康熙,甚至不惜一起幹點驚天動地的大事。

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而是急於削藩?這事說了你可能不信

再說此時的平西王吳三桂,自定南王孔有德被李定國擊殺之後,吳三桂便是剩餘三王中實力最強大的。多年來,雖然揹著朝廷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養了大量的兵將,但他這個年過半百的雲南土皇帝還真的不想反叛清朝。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上:

1、平西王吳三桂在當時不能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是雲南徹徹底底的土皇帝,朝廷每年四千多萬的稅銀中要拿出2000萬給吳三桂養兵用,在地方官員的任命上吳三桂的西選官也要優先於吏部。在雲南全境、貴州四川部分地區吳三桂都有絕對的生殺大權。

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而是急於削藩?這事說了你可能不信

2、當初南明政權的永曆皇帝朱由榔就是被他從緬甸追回來,最終也是被他殘忍殺害的。這就讓那些擁護南明政權的漢人寒了心,雖然此後在三藩之亂中也有些人站隊了吳三桂,但都是利益上的關係,絕非是擁護名主。

此時若再反叛清朝就有點師出無名了,雖然最終弄出個朱三太子做傀儡,但也堵不住天下百姓的悠悠眾口,況且此時的清朝的天下已基本穩定,百姓也早已過上了太平日子。

3、從吳三桂殺掉朱國治到屯兵湖南常德,可以看出吳三桂只不過是想與清政府劃江而治。或許是老了或許是眼界不夠,但更多的是他也不想在繼續戰爭了。

若吳三桂真想將康熙小皇帝趕出關外,只需要在陝西王輔臣響應反叛的時候,從四川繞道進兵陝西,佔領西安,拿住清朝這條長蛇的七寸,那麼退可以劃江而治,進可以將清兵趕出關外。

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而是急於削藩?這事說了你可能不信

只能說康熙是上天的寵兒,面對身經百戰的吳三桂,康熙身邊突然出現個老謀深算的索額圖,見招拆招,雖然表面上看處處都是防守的戰法,但時間久了,吳三桂又如何能耗得過康熙呢!

聽說吳三桂起兵反叛之後,康熙有點嚇傻了,甚至還有過退位讓賢的想法。這一切都說明,三藩之亂來的有點突然,出乎康熙的意料。

草率了,草率了,若聽孝莊太后的建議,便不會有那八年的戰爭,經濟就不會下滑,人口就不會銳減,當然或許也就吹不來聖祖康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