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名不符實的周天子,抓手好牌卻打個稀爛,加速西周衰落

前文我們講到篡權的周孝王力挽狂瀾,降服戎狄,重新穩定了西周局勢。周孝王去世後,天子之位傳給他的侄孫周夷王姬燮,王權重新回到他的兄長周共王一脈。

我們曾說過

在周穆王窮歡極欲的帶動下,西周君主早已經拋棄了文武康成時期的謹慎和剋制。

周恭王時,曾為了三個美女而興師滅亡了同姓密國,導致諸侯的猜忌和不安。或許也正是因為諸侯有意不作為,才助長了周懿王時期戎狄的囂張氣焰,讓周王室陷入困境。

周孝王本來是和王權無關的局外人,反而保留了剋制的傳統,規規矩矩的長大。

當關中動亂時,也正是憑著他的清醒和剋制,才恩威並施的平定了西戎之亂,再次樹立了周王室的權威。周夷王即位之初,周孝王餘威猶在,外敵和諸侯仍然對周王室畢恭畢敬,南方的蜀國、呂國都前來進獻美玉。

周王朝似乎又回到了天子垂拱而治,坐享其成的美好時代

但是這一切美好,在周夷王三年戛然而止。這一年,周夷王召集諸侯來朝,然後匪夷所思的烹殺了齊哀侯,而原因卻語焉不詳,只說是紀侯進的讒言。西周諸天子,從來沒有無故殺人國君的先例,而周夷王卻偏偏做了。

做領導,腦子是個好東西,不做事沒關係,但如果做昏事就很可怕了

。周夷王無故殺害諸侯的行為,顯然引起了諸侯的混亂甚至彼此成仇,許多諸侯開始不敬周王室,並彼此攻伐,西周禮樂和宗法制度加速崩壞。其中,齊國便因為哀公之死,權力鬥爭延續了四代,涉及到5位君主。

內亂同樣招致了外患,西戎藉機不再臣服於周,並再次和西周爆發戰爭。本屬於周國諸侯國的南方楚國也自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從此脫離了周王朝的掌控。楚君熊渠僭越周制,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當時只有周天子稱王,熊渠給三個兒子封王,即用來表明自己的地位還在周天子之上。

最名不符實的周天子,抓手好牌卻打個稀爛,加速西周衰落

內憂外患,禮制崩壞,周夷王終於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諡法解》裡說“克殺秉政曰夷,安心好靜曰夷”,周夷王的實際行為和這諡號顯然並不匹配,他又是怎麼獲得這個褒義的諡號的呢?歡迎各位讀者在評論區參與討論,留下自己的觀點。

#

每日一句

#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道德經》

本文是西周史系列第41篇,由陽光舊事錄原創。

歡迎關注陽光舊事錄,看歷史和現實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