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按照功勞封賞蕭何第一,曹參第二,為何張良排六十二!

劉邦是一個聰明的人,他自己本身的才能不夠,但是他知道利用身邊的人,按照功勞封賞,當然了這種功勞還是要看劉邦的想法,《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裡面曾經記載過,蕭何第一,曹參次之,張良卻排名六十二。其實仔細看來這三個人並不是一個型別的人,因為背景也是一種實力。決定功勞並不是全看才能,而是以長遠的大局觀來看,說的俗氣點就是誰更加的有實力,有價值,作用最大,就可以獲得最大的功勞。

劉邦按照功勞封賞蕭何第一,曹參第二,為何張良排六十二!

蕭何是一個擁有自己勢力的人,劉邦曾經說過:“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這樣的人物劉邦不能隨意觸碰,對於劉邦來說,怎麼會放任這樣一條大魚不管呢,肯定會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獲取蕭何的忠心,蕭何在生前制定了很多的方針,為劉邦穩定朝政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蕭何此生也有一個巨大的汙點,幫助呂后謀害了韓信,蕭何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但是卻為了自身利益參與其中,這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被世人所感慨,也是因為蕭何對劉邦來言極其重要,所以被封賞時拔到頭籌。

劉邦按照功勞封賞蕭何第一,曹參第二,為何張良排六十二!

在劉邦當時還是沛公的時候,曹參就一直跟在他的身邊,陪他一起打天下。如果說按功行賞的話,是個人都是有私心的。對這個一直跟在身邊的人自然不會虧待於他。這也是所謂的潛規則,親信自然是最信得過的人。所以相比較而言,蕭何與曹參都比張良多了一點外界的因素,蕭何的資源和曹參的衷心。這並不代表張良不如他們,劉邦曾經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張良有才能,有智謀,懂得知其進退,明哲保身。在張良眼中不求什麼大功勞,只要可以發揮他的才能,便也可以。

劉邦按照功勞封賞蕭何第一,曹參第二,為何張良排六十二!

其實大多數帝王都是喜歡這樣的臣子,不邀高功,有才能,衷心,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威脅。張良可以對劉邦言聽計從,尊敬於他,劉邦曾經很多次想要封賞張良,但是都被張良拒絕了。在張良看來韓信他們的死,便是前車之鑑。

劉邦按照功勞封賞蕭何第一,曹參第二,為何張良排六十二!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個張良銘記於心,這也是為什麼張良排名在六十二的重要原因之一,功高蓋主是最忌諱的事情。天下初定的時候,張良也是拖病逃避上朝,不讓自己在劉邦眼中成為威脅的角色,封賞的排名並不重要,生存之道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