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愛因斯坦到訪中國,將見聞寫成日記,如今公開後字字扎心

說起愛因斯坦,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他對物理學界的卓越貢獻,世人都承認他是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就連美國最知名的《時代》雜誌對愛因斯坦也是大加讚揚,聲稱他發現的物理學理論讓人類終生受益。

在愛因斯坦的生涯中,他曾有過一場遠東旅行。先是到訪的美國,隨後又去了法國,他試圖改善法德之間的關係,可由於遭受了當時官方的不滿,他先後輾轉科倫坡,新加坡,上海和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城市。

愛因斯坦也因此第一次來到了中國,雖然只在上海逗留三天,但他受到了上海青年的熱烈歡迎。他離開上海之後,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都詳細地記錄到了日記裡。他的這本隨身日記在後來被普林斯頓大學公開出版。

他的這本日記被命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他在這本日記中也提及了在上海三天所見所聞,然而在提及中國時,無一不是充滿的貶義的粗鄙之語。他形容中國人沒有數學天賦,且遭受到了長期禁錮而無知的訓練,缺乏邏輯思維能力。

這本日記後來也在我國出版,裡面字字扎心,引發了我國強烈的民憤。誠然,這本書中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色彩。他在書中說中國人“就像馬一樣勞作,像鐵片製成的機器。不僅如此,中、日、印國家的人民都是一樣的種群,智力低下。”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貶低,直白而毫不加掩飾。

和另一位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比起來,兩人的境界可謂是高下立判。羅素也曾到訪我國,同樣也曾把對中國的看法寫進了書中,但相對於愛因斯坦,他在極力規避的種族問題。

不僅如此,還對中國的文化大家讚揚。他稱讚中國的學生能幹且勤奮,雖然中國的教育缺少資金,且缺少相應的教學裝置,但是中國從來不缺乏優秀的人才資源。

相較於愛因斯坦“倘若中國人取代了其他種族,那就太可怕了。”的言論,羅素表示“倘若中國人處在一個穩定的環境和充裕的資金支援下,在未來的30年,中國人將在科學上創造出影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

同時,羅素對中國的評價十分客觀,他也批判過孔家觀念對中國思想的封鎖,甚至直言不諱說國人容易狂熱激動,但往往是一種沒價值的集體性狂熱。

當然,羅素造訪中國時,我國還處在殖民社會時期。上海又是革命的熱潮之地,學生們總是在街上舉行示威和遊行。但應該清楚的是,這些示威和遊行的背後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操控。

其實,愛因斯坦之所以帶著極大偏見看待中國的社會環境問題,實際上也是受到了“黃禍論”的影響。他以篇概全的將整個中國都形容成他所看到的那個樣子,忽略掉了我們民族的進步和優秀。而羅素作為哲學家,在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方法上,也比愛因斯坦要更加長遠和客觀。

其實說起來愛因斯坦因為個人的猶太人身份,無論有多麼高的學識,他身上還是有著猶太人的優越感。

無論是將來還是現在,種族問題一直是全球化的問題。想要徹底摒棄歧視觀念,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