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古詩中提到: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寸棉。古代百姓心中最好的官就是清官,最恨的官員就是貪官。而能夠為民請命的官員最後都獲得了民心,大多數都會有一個好下場。但是仔細去看我國古代時期的官員的分佈系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組織架構。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而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地方官職名字叫做布政使,和其他的官職名稱比起來,好像布政司這個名字顯得非常陌生。那麼這個官職到底有什麼內容,能做什麼主呢?公元1376年之後,也就是明朝就慢慢開始設定布政使,這個概念是從明朝時期開始建立,在清朝時期達到了一個頂峰的狀態。

在清朝時期布政使的官職是從二品,也就算是一個比較高一點的官職了,手中的權力最起碼不低。後來從從二品,又慢慢降為了正三品。公元1646年,清朝順治皇帝時期布政使發揮了最大職能屬性。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每個省都會宣佈要設定布政使,甚至會設立兩個人,也就是相互權力制衡。在公元1661年,我國曆史中的江南省,被安徽和江蘇省所分割,這時候原本江南省分配到的兩個布政使,也就被劃分為開來,一個去了蘇州,一個去了安徽。

這時候安徽和江蘇就呈現出了特殊的狀態,因為在安徽和江蘇只有一個布政使,這也是比較奇特的景象。在公元1663年,這種景象又得到了延續。因為在陝西省也出現了分割的情況,陝西省分為了陝西和甘肅兩個省市。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而陝西省原本被分配到的布政使是有兩個。隨著陝西分為了陝西和甘肅兩個地方,兩個布政使自然也就被分開了。那麼話又說回來,布政使需要兩個人共同管理這一個職位,達到權力平衡的狀態。那麼也就代表布政使手中的權力比較高,這個官職到底代表的是什麼呢?

其實朱元璋設定布政使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度。於是就會在各個地方設定布政使,其形象就等同於朱元璋前往了這個地方,也就相當於是尚方寶劍的意思,而且還直接將概念形象化。成為了官職。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可想而知手中的權力有多大。簡而言之,布政使就是中央統治者在地方的代理人,所以手中的權利不會太低,同時會直接對中央負責。在明清時期,想要成為布政使,出生條件並不是很嚴苛。即便是在清朝,漢人一樣可以成為布政使。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但是一定要透過科舉考試成為科甲,才算是邁過了門檻。而其中,進士成為布政使的可能性,相對而言還比較高,所以從大的方面來看布政使是一個才能和受中央認可的官職,對於加強中央集權制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