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比甲骨文早千年的甲刻文,為什麼不被西方認可?

這個所謂的比甲骨文早1000年的甲刻文,又稱骨刻文,它不僅不被西方學界認可,也是不為國內古文字和考古學界的大多數學者認可的,因為其本身就不是人工刻文。作為了解這件事兒內情的人,答主有必要在此進行澄清,以免誤會越傳越廣。

歷史上比甲骨文早千年的甲刻文,為什麼不被西方認可?

比較方便的應該是動物骨頭和龜殼,因為人們捕捉動物後,吃了肉,骨頭肯定在住地附近放著,或者是當武器。由於烏龜行動緩慢,人們冬夏都易得而食之,尤其是冬天應該是人們的食物之一。食後龜殼到處扔。便有人在冬天傳遞資訊時,不得不用骨頭和龜殼了。所幸儲存了下來,並非當時人有意儲存。

歷史上比甲骨文早千年的甲刻文,為什麼不被西方認可?

當然,在骨頭和龜殼中,由於龜殼易於攜帶而成為了首選。有經驗的人群便在日常有意積累龜殼,以備用。於是,後來就都成了甲骨文。

歷史上比甲骨文早千年的甲刻文,為什麼不被西方認可?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何努(不知道字,但應該是這個音),做過陶寺遺址骨耜刻文研究的,就形容了一次參加此類研討會的經歷:在會上允許用提供的100倍放大鏡觀察會場上數十件“骨刻文”實物標本,觀察下來認為“骨刻文”痕跡在微觀上同比對組的草蝕、蟲蝕痕跡看不出本質區別。而與他在陶寺及其它專案中研究的人工刻文相比,則區別非常大。當他提出是否能用研究所儀器例如電鏡掃描進行深度研究的時候,遭到了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