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馬上俯首稱臣!崇禎我還是死了算了

引讀:死這個字不是隨便說說的。敢問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若不是遇到了實在過不去的坎,又怎能輕易說死。崇禎亦是如此。他作為一國之君,雖然竭盡所能,但最終還是國破家亡,而他自己為了保留大明朝最後的一點血性,最終選擇了自縊。

不過在這之前,李自成其實向他提過三個條件,若是他能答應,不僅李自成可以俯首稱臣,還可以藉此反擊清朝。不過為何崇禎沒有同意?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段歷史。另外不妨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若你是崇禎,會不會答應這三個條件。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馬上俯首稱臣!崇禎我還是死了算了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一直不斷,彷彿老天就是想讓大明朝滅亡。也正是在這個翻天覆地之際,李自成大旗一揮,帶著一幫人跟著起鬨。

可能連李自成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的起義隊伍居然越來越強大,不僅連續擊敗了幾位對手,甚至連大明朝的軍隊都甘拜下風。

其實仔細瞭解一下明朝歷史可以發現,李自成的一生和朱元璋有點像。他幼年時因為家庭貧困和朱元璋一樣當了一個小和尚。之後因為和地主有矛盾就和同伴合謀將其殺死。

殺人之後他就開始逃竄,最後跑到了甘肅參軍。不過不久之後他又因為殺妻而被再次通緝。只是他的再次逃脫就遇到了貴人——王國。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馬上俯首稱臣!崇禎我還是死了算了

王國是甘州守軍的一位參將,權力雖不大,但照顧李自成卻綽綽有餘。而李自成因為勇猛非常,所以在王國的手底下混的是風生水起。

不過不久之後,因為剋扣糧餉問題,王國被憤怒計程車兵殺死。而王國一死,權力最大的就是李自成了。

其實李自成當然知道王國為何要剋扣糧餉,因為當時的大明朝已經搖搖欲墜,王國就是想趁機大撈一筆,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也是一筆起事的資本。

不過李自成很聰明,他不和士兵為敵,而是乾脆以大明朝剋扣糧餉,欺壓百姓等名義帶著手下計程車兵發動了兵變。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馬上俯首稱臣!崇禎我還是死了算了

之後他又參加了農民軍,直到崇禎四年的時候,他得知舅父高迎祥已經形成了一股較大的勢力,並且以“闖王”自居。於是他就前去投奔。

在這之後,李自成的發展可以用順風順水來形容。老闖王死後,他接過了大旗,直逼大明朝。在他猛烈的攻勢下,大明軍隊節節敗退。最終他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攻破居庸關,之後佔領京城,滅亡了明朝。

不過就在李自成攻破居庸關的時候,他並沒有急於向京城挺近,而是寫了一封議和信,然後讓使者送到了崇禎皇帝的手裡。你沒有聽錯,確實一封議和信。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馬上俯首稱臣!崇禎我還是死了算了

按照信中所說,若崇禎不想李自成大軍壓境,就必須答應三個議和條件。只要崇禎點頭,他不但馬上撤軍,而且還俯首稱臣,幫助崇禎對付後金。

崇禎看了議和信的這段話後大喜過望,不過當他看了三個條件後就高興不起來了。

第一,要崇禎給他高達300萬兩的軍餉。

第二,把陝甘地區給他做封地。

第三,有了封地自然就要封他為王。

當然,這三個條件裡還有一些附屬的條件,比如封地的稅收要交給他,兵權和管理權也要交給他等等。

其實說白了,這三個條件若是崇禎答應,那也就代表他承認了陝甘地區獨立成國。

不過眼下李自成大軍壓境,北方又有後金虎視眈眈。只要後金突破山海關,就如同洪水一般無法抑制。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馬上俯首稱臣!崇禎我還是死了算了

按道理說,任何一個君王在這個時候都會答應李自成的條件。但崇禎太自負了,他不想讓敕封藩王這種讓後人詬病的事情讓自己來承擔。此外當崇禎詢問大臣們的意見時,所有大臣全都沉默不語,似乎逼著崇禎自己下這個決定。

其實這也不能怪這些大臣。

崇禎十五年因松錦之戰大敗,崇禎就秘密讓兵部尚書陳新甲與後金議和。可不知為何被外人得知,最後鬧得人盡皆知。而皇帝為了面子就讓陳新甲背鍋,最後以“終屢誤國事”的藉口將其誅殺。

從此之後,所有大臣都知道崇禎是個剛愎自用,反覆無常之人。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馬上俯首稱臣!崇禎我還是死了算了

皇帝明明想議和,可又害怕背上罵名就讓大臣背鍋。所以這次無論崇禎怎麼詢問,愣是沒有人回答,就連首輔魏藻德也是推三阻四,東拉西扯。

事情到了這裡,崇禎看無人支援,他又不願揹負罵名,於是拒絕了這次議和。可以說,按照崇禎的性格,但凡是這種要揹負罵名,影響名譽的事情,他就算是死了,也不會低頭。

李自成得到了拒絕的訊息之後,連夜整軍,第二天清晨就率軍攻打北京城。就這樣,大明朝滅亡了。

至於崇禎,前面說了他是個剛愎自用的人,既然他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還重,那麼他自當從始至終。所以最後選擇了自縊而亡。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