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東漢延續前朝,為何東晉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連偏安都做不到

導讀:歷史上東周、東漢其實就是前朝的延續,都是經過動亂以後重新安定後的政權。之所以東周、東漢國力不減源於戰亂來源於內亂,而南宋和南明的鬥爭物件是外族。東周實力其實在平王東遷洛邑後實力已經大減,並最終逐漸衰落給各諸侯國的吉祥物。東漢確實是劉秀利用漢王朝的在民眾心目中的影響力重新崛起,稱得上實力不減。而面臨外族政權的東晉和南宋則偏安一隅,但是實力威信猶在所以延續了百餘年的國祚。而南明偏安一隅尚且內鬥不止,即使有不少仁人志士但是猶如扶不起來的阿斗幾十年就迅速覆亡。

東周東漢延續前朝,為何東晉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連偏安都做不到

周其實自從遷都成為東周國力就已經下降了,東周延續數百年憑藉的不是強大的實力而是分封制、宗法制;雖然有諸侯尊王攘夷的口號,但是最終依然被秦國統一

西周變成東周其實來源於一場老套父不慈子不孝的內亂:作為父親的周幽王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首先周幽王做的有問題,因為周朝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所以周幽王作為是父不慈,但是很快太子宜臼的不孝就來了。宜臼被廢后逃亡到外祖父申候處,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各分封的諸侯因為之前幽王多次烽火戲諸侯而不以為意。周幽王最後被殺後西周滅亡,而不孝的舊太子宜臼稱王史稱周平王。如同千年後唐朝借兵回紇平定叛亂一樣,犬戎攻破鎬京後依然掠奪財富加上地震等自然災害讓繁榮的鎬京非常破敗。

東周東漢延續前朝,為何東晉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連偏安都做不到

周平王在秦晉等部族或者諸侯的護送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其實從東周成立的原因我們就可以看到,周平王時期的周朝已經失去了部分西部祖地。這部分國土淪陷犬戎,直到秦國建立後逐步收復。隨著東周王朝直轄部分富饒國土的喪失,東周王朝其實實力是在逐漸下降。丟失掉西岐祖地後東周直屬領地大幅縮小。秦也因護送平王東歸洛邑有功,平王慷他人之慨把已經不在手中控制的西周起家之地封給了秦部落。周朝統治的根基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並不是王朝的實力有多強。所以雖然東周逐漸衰落成吉祥物一樣,依然在各諸侯尊王攘夷的口號下延續了數百年。

東漢從血統還是氣質都和西漢一脈相承,漢朝的霸道、悍勇與血性早就融入了王朝的基因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雖然已經比較窮困但是畢竟是皇親,在王莽篡位後的倒行逆施的情況下漢朝在民眾的心目中還是非常有市場的。不但劉秀如此,後來的大漢皇叔劉備也差點複製了這樣的傳奇。東漢的建立無論從血統還是王朝來說都是大漢王朝的延續,所以通常我們通常會說漢朝400年。東漢建立后王朝的氣質同樣傳承了下來,漢朝的霸道、血性和悍勇與西漢一脈相承。對待匈奴依然延續了西漢王朝的強硬,東漢王朝依然有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壯舉。所以即便東漢滅亡時依舊強悍只不過毀於內亂,所以才有“歷朝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的結論。

東周東漢延續前朝,為何東晉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連偏安都做不到

東晉、南宋雖然偏安軟弱,但是面對異族入侵正統和民心猶在所以可以還可以延續百餘年的國祚

西晉在我國曆史上是最聲名狼藉的王朝,雖然不得人心但是相對於更加殘酷的五胡政權來說東晉依舊被當做正統。其實這非常好理解,就如同很多領導人的支援率不高但是當外敵來臨是民眾依舊會團結在領導人周圍。這就是“聚旗效應”,南宋同樣如此。宋朝相對西晉來說要賢明的多,尤其是西晉由於皇族內亂差點讓華夏文明毀於一旦。衣冠南渡才讓東晉保留了半壁江山,所以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看不上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

《宋史》記載趙構對司馬睿的評價:若元帝,僅能保區區之江左,略無規取中原之心。

所以東晉和南宋都由於外族強敵的威脅報團取暖獲得了政權百餘年的延續,南宋老百姓的日子確實比東晉要好狠多了。畢竟此時江南開發已經很成熟,有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東周東漢延續前朝,為何東晉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連偏安都做不到

南明在強敵環伺下,本來也不是非常賢明果敢的諸位藩王還在爭奪正統;所以南明在上述政權中存在時間最短

隨著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帝朱由檢自殺明朝滅亡。僅僅幾十天后清軍入關,簡單整頓後南下。與此同時明朝在南方的藩王還在爭論誰是正統,甚至弘光朝還天真的相處聯虜滅寇的異想天開之舉。南明先後經歷弘光、隆武、魯王監國、紹武、永曆等五個時期,強敵在側尚且不團結其中隆武和魯王監國是一個時期也就是競爭關係。本就減弱的力量尚且不能形成凝聚在一起,內鬥更讓南明的力量消亡的更快。所以本來依靠江南的財力人力物力可以割據的南明,在僅僅幾十年後徹底消失在歷史舞臺。

東周東漢延續前朝,為何東晉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連偏安都做不到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