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是打仗?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唐朝的存在賦予了漢人一個新的名稱——唐人,這不僅說明了它對漢文化影響之深,更說明了它在當時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這樣的王朝,我想沒有一個人不懷念,沒有一個人不為它的滅亡而惋惜。

關於唐朝的滅亡,如今主流的說法是因為安祿山掀起的安史之亂造成的,外加上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這些都沒錯,如果這三點單拿出來一點,唐朝都能挺過去。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唐朝的滅亡的原因不僅這些,唐朝與吐蕃的戰爭也是滅亡的關鍵所在!

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是打仗?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安祿山、宦官、節度使

唐朝和吐蕃的愛恨情仇

都說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與此同時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卻不屑一顧的笑了。他們不屑一顧,因為他們有那個資格和實力。他們站在青藏高原上俯瞰唐朝,就像老鷹一般時刻盯著他們的獵物,一旦有機會就立刻動手。

隨著唐朝逐漸走向強盛,吐蕃也不甘示弱,也走向了王朝的最鼎盛階段。如果說安祿山挑起的安史之亂對唐朝是爆發性傷害的話,那麼吐蕃對唐朝的傷害絕對是持續性的。要知道,安史之亂在唐朝最鼎盛時打了近8年,而唐與吐蕃的戰爭則基本從建國打到亡國,達200多年。

從貞觀年代的松州之戰,文成公主入藏開始,唐朝與吐蕃的愛恨情仇正式拉開序幕。隨後唐朝與吐蕃打完後和親,和親完又打,打打停停200多年。尤其是吐蕃佔領長安,雖然有點趁火打劫和運氣成分,但也說明當時的吐蕃的實力確實不能小覷。

唐朝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因為處於同一時代的國家,唯有唐朝最後一個滅亡,哪怕是強大的吐蕃也滅亡在唐朝之前。那麼,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打架呢?又是誰先動的手呢?

吐蕃入唐

邊防將領的“愛國之舉”

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唐與吐蕃打了200多年,背後一定有利益衝突。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很注重本國的專利權,唐朝法律規定禁止向外國傳播工匠等技術,但是允許外國傳入中國。這就造成了利益衝突,別國認你為天可汗,你卻連個工匠技術都不想交,那只有打了。

雖然說唐朝法律這樣規定,但是誰又能阻擋知識的傳播呢?其他國家還是從唐朝這裡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技術,雖然是背地裡偷著學的。

到了唐玄宗時期,國家的強盛達到了頂峰,從皇帝到百姓一個個自信滿滿,多想這樣的日子能長久下去。可是邊防將領卻十分苦惱,因為國家的強盛將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升官的機會。誰敢和強大的唐朝對著幹?

於是乎,邊防將領就想到了一個好方法,不是沒戰打嗎?那麼他們就主動挑起爭端,然後憑藉唐朝軍隊的強大攻打敵軍,從而獲取軍功藉此升官。而有的則是虛報戰功,更有甚者敢假傳軍情,藉此激動朝廷,好讓他們出兵建功立業。

要知道,戰爭時期花錢如流水一般,儘管當時的唐朝能支付得起這麼大的開銷,但是持續戰爭所留下的詬病卻影響了整個唐朝。

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是打仗?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進攻吐蕃

唐玄宗的宏圖霸業

邊防將領持續挑起爭端,這些朝廷不可能不知道,唐玄宗也不可能不知道。那麼唐玄宗為什麼睜一眼閉一眼,故意順著邊防將領的意思來呢?因為唐玄宗是一位志向遠大的皇帝。唐玄宗執政前期國富民強,完全有能力開疆拓土,況且他也有那個野心,所以那些將領是在得到唐玄宗的默許後才敢那麼幹的。

714年(開元二年),吐蕃派遣使者來邊境請和,唐玄宗不許;730年,吐蕃屢次戰敗再次請和,唐玄宗不許;737年,孫海再得到唐玄宗的允許後,打破和平局面,突然襲擊吐蕃,入其境內2000裡。後來為了拿下石堡城,唐玄宗不惜戰死數萬人來還這座小城。

由此可見,唐玄宗寧可對鄰國失信,寧可做賠本買賣,也要完成自己的宏圖霸業。不僅如此,唐玄宗還將鎮守東北地區的軍隊抽調到西北邊境,以加大對吐蕃的侵略。然而這樣做卻給了安祿山機會,讓他肆無忌憚地擴張自己的勢力,並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當地無力平叛,讓其愈演愈烈。難道就沒有一人認識到這樣做早晚會出亂子嗎?

其實王忠嗣是重視邊境安定的,他認為只有這樣帝國才能的長盛久安,而四處征討只能消耗國力,一旦面臨突發狀況,帝國將面臨滅頂之災。可惜,這與唐玄宗的理念相悖,不能滿足他的驕奢心,於是就貶了王忠嗣的官。這也告誡所有守邊疆的將士,唯有侵略才是出路,偏安一隅的下場就是王忠嗣的下場!

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是打仗?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唐玄宗、地球儀

吐蕃的復仇

不論那個王朝,只要強大了,都忘不了對外擴張,這不僅是展露實力的大好機會,更能使自己彪炳千秋以供後世敬仰,這一點連吐蕃也不例外。唐朝對外擴張視吐蕃為阻礙,同時吐蕃也十分垂涎唐朝的沃土。面對唐軍的屢次進犯,吐蕃雖然不能忍,但也無計可施,直到安祿山的出現。

可以說,吐蕃與唐朝的戰爭間接成就了安祿山,而安祿山掀起的安史之亂也拯救了吐蕃,甚至讓吐蕃狠狠地出了口惡氣。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都快打到長安門口了,唐玄宗才意識到自己無兵可用。於是乎,趕忙抽調與吐蕃對峙的唐軍抵抗安祿山。這大大減輕了吐蕃邊境的壓力,讓他們有機會喘口氣。

等到吐蕃喘過來氣來後,才發現此時唐朝已不復當年,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把整個唐朝弄得搖搖欲墜。吐蕃趁機出兵贏了一局,不僅滿載而歸,還佔了唐朝都城長安,可謂是完成了復仇又風光了一把。當然,這一切都要感謝安祿山。

可惜好景不長,即便唐朝不如當年,只要緩過氣來,還是能收拾吐蕃的。郭子儀出馬後,不僅收復了失地還重創了吐蕃,可謂是又賺足了臉面。

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是打仗?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論欽陵、唐玄宗

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打仗?自然是有利益驅使的。吐蕃阻擋了唐朝的擴張之路,而唐朝則阻擋了吐蕃的發財之路。但是在實力的差距下,強大的唐朝自然想到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尤其實在唐玄宗時代。

以上均屬個人觀點,如有異同,歡迎留言討論!關注我,明天給你不一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