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葬送魏國百年霸業,敗家子魏惠王究竟有多憨批?

魏國作為戰國時代的七雄之一,由於地處中原核心位置,一直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在戰國初期依靠李悝變法的改革紅利,迅速成為當時的中原霸主,依仗領先於各諸侯國的強大軍隊,四處開疆拓土,領土面積飛速擴張。在魏惠王初期,魏國國力達到鼎盛。但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連翻受挫,導致疆域萎縮,兵力耗竭。開創了百年霸業的魏國自此走上了下坡路,直至倒在秦軍統一天下的路上,而這一步步葬送魏國霸業的就是魏國的第三代國君—魏惠王,魏惠王的敗家之路究竟是怎麼走的呢?

一步步葬送魏國百年霸業,敗家子魏惠王究竟有多憨批?

不能舉賢任能導致人才外流。魏惠王這一生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放跑了商鞅,因為一直都得不到重用,導致商鞅前往秦國,繼而在秦國開啟變法。商鞅一開始在魏相公叔痤門下做客,公叔痤也知道商鞅的能力,但還沒來得及推薦。恰逢公叔痤生病,魏惠王前來問候:“你的病如果治不好,誰可以代替你幫我治理國家呢?”公叔痤說:“我的門下有個叫商鞅的小夥子,年紀雖然小,但是有非同一般的才能,希望您能將國家託付給他。”魏惠王心想:一個毛頭小子能有多大的才能啊,就沒有同意。公叔痤又說:“王上您既然不用他,就把他殺了,別讓他離開魏國,為其他國家效力。”魏惠王還是沒有同意,他認為公叔痤是老糊塗了,一會要他重用,一會要他殺掉。就這樣商鞅離開了魏國,在秦國成就了一番事業。

不團結趙韓兩國,導致三晉聯盟瓦解。公元前三五四年,魏惠王派兵伐趙,包圍了邯鄲城,楚王派來大將景舍前來救援。同時齊威王也派兵前來救援趙國,用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在孫臏的建議下,田忌率軍直衝魏國的國都,這就是“圍魏救趙”典故的由來。此時的邯鄲已經投降魏軍,但魏軍還是匆匆忙忙的回來救援,在桂陵與齊軍大戰,結果魏軍大敗。魏軍的一場大敗導致各諸侯國趁火打劫,秦國商鞅率軍包圍了魏國的固陽,還有些諸侯包圍了襄陵,但此時的魏國兵力並未大損,國力尚在。

魏國真正的慘敗當屬公元前三四一年派遣龐涓伐韓,韓國情急之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於是派遣田忌、田嬰、田盼三人為將,孫臏為軍師。在孫臏的建議下采用直衝魏國國都的策略,也就是“圍魏救韓”,還真是計策不在新,有用就行,龐涓立即捨棄了韓國率軍返回。孫臏利用諸侯向來輕視齊軍的心理,採用減灶計引誘龐涓捨棄步兵,率領騎兵先行,隨後在馬陵伏擊龐涓率領的騎兵,一舉消滅龐涓。齊軍乘勝大破魏軍,俘虜了魏國的太子申。

任人唯親,三連殺徹底葬送魏國霸業。已經完成變法的秦國趁著魏國軍力衰弱之際,發兵魏國的河西地區,將這片本屬於秦國的土地奪回來。魏惠王捨棄老成持重的龍賈老將軍不用,任用宗族成員草包公子卬,結果被商鞅利用計謀俘虜,秦人趁機發兵攻擊魏軍,大勝而歸。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河西之戰的三次大敗,如同三連殺徹底將魏國打下了霸主的寶座,魏惠王驚恐之下遷都大梁,將河西之地獻給秦國,魏國又回到了立國初期的狹小。

魏惠王可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為了挽回魏國衰頹的霸主地位,在遷都大梁的六年後,與齊王在徐州互相承認對方王位,也就是“相王”,這是戰國時代諸侯稱王的唯一方式,你總不能讓周天子這個周王封你個魏王、齊王吧!不過,魏惠王這一手段也著實為人恥笑,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就是頂個魏帝的名頭也嚇唬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