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打爆了漠北強國!俄羅斯學去方式後奪取了22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從秦朝開始,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是中華民族的大敵。為了抵禦他們,中原政權往往會建立長城,透過堅固的公事和便捷的通訊手段——烽火臺,隨時打擊迅捷如風的遊牧騎兵。然而唯有唐朝,卻從來沒有為長城增添哪怕是一塊磚瓦。唐朝的皇帝和將軍們相信,進攻即是最好的防守,對付遊牧民族,只用建立首尾相應的堡壘就夠了!幾百年後,當俄羅斯人學到了這個戰術後,他們征服了亞歐大陸絕大部分遊牧地區。

不建長城,就建堡壘

唐朝打爆了漠北強國!俄羅斯學去方式後奪取了22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唐朝初年,唐軍對漠北民族一直保持著強大的軍事攻勢。東突厥、薛延陀和鐵勒,紛紛在大唐的陌刀面前俯首稱臣。即使不用長城,唐朝也不用害怕這些漠北民族。

然而到了武則天統治時期,北方形勢卻急轉直下。由於武則天的無能,導致原本臣屬於唐朝的北方突厥部落叛唐獨立,建立了後突厥汗國。由於武則天忙於內鬥,放鬆了對後突厥的鎮壓,導致周軍(唐軍)在與突厥人的作戰中屢戰屢敗。整個北方,都沉淪於突厥人的鐵蹄之中,人民生靈塗炭。

武則天歸政李氏後,唐朝重新建立,然而突厥人仍兇焰依舊。為了抵禦猖獗的突厥鐵騎,唐中宗組織了一次朝會。這時,名將張仁願站了出來,他向皇帝上書,強求佔領漠南地區,建立三座首尾相應的受降城。

此計一出,舉朝譁然。漠南的環境遠遠好過漠北,這裡一直是突厥人的大本營。把堡壘建在漠南,就是把唐朝的軍事力量插入突厥的腹地,直接將突厥人驅逐出漠南。

這個計劃雖然絕妙,但是風險極大。太子少師唐休璟反對道:“兩漢以來,朝廷都是北守黃河,如今在敵虜腹地築城,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最終只怕還是要被敵虜佔據。”

唐休璟的疑慮不是沒有道理。首先,突厥人不可能讓唐朝隨意在自己要害之處建城。唐軍在建城時,突厥騎兵肯定不會讓他們稱心如意。其次,受降城遠離唐朝邊境,物資輸送不便,如果後援被突厥騎兵斷絕,這三座城池肯定會被敵人佔去。然而,雄才大略的唐中宗卻力排眾議,採納了張仁願的建議,讓他放手去幹。

三座堡壘,三把尖刀

唐朝打爆了漠北強國!俄羅斯學去方式後奪取了22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天助大唐!在張仁願準備修受降城時,後突厥主力居然遠赴西域作戰,一來一回至少要半年。利用這個機會,張仁願帶領唐軍深入大漠,佔領了突厥人祭天的聖地——拂雲祠。其後,唐軍以此地為中心,加班加點地建造三座受降城,三者之間相距四百里,形成了一個相互呼應的攻擊體系。

要知道,唐朝建造這座城根本不是為了防守,而是為了更好的進攻,是讓它們成為插入突厥心臟的橋頭堡。為了建造這三座城池,唐朝付出了很大代價,無數兵丁因苦寒和勞累死在了建築工地上。

但是張仁願用鐵一般的手腕,日夜監督此項工作的完成,終於在六個月內同時建起了三座雄偉的堡壘,就像是三把尖刀刺向了突厥人要害。受降城建好後,唐軍又建立了上千個小型防禦公事,用來鞏固主城。

就在城池建好後不久,突厥主力回到了漠南,當他們紮下帳篷,準備好好休息一下時,卻赫然發現唐朝已經在他們的聖地建好了三座堡壘,每一座都那麼牢不可破。

為了躲避唐軍的兵鋒,突厥人不得不放棄豐美的草場,退出漠南,逃亡荒涼的漠北。從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馬,邊塞再也聽不到突厥人野蠻的咆哮。

由於漠北環境實在惡劣,突厥人本來就脆弱的經濟基礎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有三座受降城威脅,他們又不敢南下搶掠,這讓他們的經濟危機更加深重。

不久後,唐軍以受降城為基礎,對漠北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北伐,而後突厥也被唐軍和盟友回紇聯合絞殺。

回紇統治漠北後,唐朝仍利用受降城體系牢牢地控制漠南。有了突厥人前車在前,回紇人也不敢對唐朝隨意造次,一直保持著和唐朝良好的關係。一直到唐朝滅亡,漠北地區一直非常安分。

俄羅斯透過唐朝戰術奪取了22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唐朝打爆了漠北強國!俄羅斯學去方式後奪取了22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從唐朝的戰例可以看出,對付遊牧民族,建立長城,依靠地勢消極防守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建立有進攻性質的堡壘,利用遊牧民族攻城的劣勢,步步為營,將遊牧民族擠壓到氣候更惡劣的地方。這樣,遊牧民族很容易不攻自破。

唐朝滅亡後,俄羅斯人學到了這一戰術,他們每佔據一個地方,就會建造一座堡壘。在裡面囤積所需的物資,並且進行屯田。隨後,步步推進,建立龐大堡壘鏈,從而將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壓制在很小的區域,最後再用大軍加以征服。

透過這種戰術,俄羅斯征服了西伯利亞和中亞,成為了佔地2200萬平方公里的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