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女真人依靠騎兵推翻遼國,攻滅北宋,建立了幅員遼闊的金國。騎兵對於金朝的整個發展來說,都有著極其重大影響。女真人能夠利用騎兵建立國家,得益於他們生存環境適宜養馬。金朝騎兵從形成到發展,再到衰落,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歷史特點。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金朝佔領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其鐵器與鐵甲的大量使用創造了便利。而漠南與東北部分地區皆可養殖馬匹,給其提供了廣闊的牧場。這一切都為金朝騎兵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基礎。金朝騎兵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後勤運輸類

金朝初期本是“器甲鞍馬,無非自辦”,後勤補給並不成體系,滅遼時皆靠搶奪來完成補給。但戰線一旦拉長,還是會受糧食問題困擾。如破遼上京後打算“至沃黑河”,宗幹諫曰:“地遠時暑,士罷馬乏,若深入敵境,糧餫不繼,恐有後艱。”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與宋作戰時,糧食補給趨於成熟。如在攻宋前夕,便在邊境“聚軍馬,收集糧草”。漢人步兵往往便是後勤運輸部隊,這支後勤部隊怎麼運輸史料似乎鮮有記載。但金國軍中有時會出現駱駝,結合遼朝駱駝所用,駱駝可能承擔運輸作用。駱駝擁有較強的承載能力,在金國國內有以駱駝承載東西而生存的,“維民以駝載為業者勿括。”

駱駝主要透過群牧制度獲得,除此之外有以下幾種。第一,向各地徵收。金朝在征服遼國後不久便規定讓“招討及都監視事宜限邊部饋送駝馬。”金世宗之前,“詔西北路招討司每進馬駝鷹鶻等”已經成為慣例。針對其它地方也有徵收行為,例如在“西京太原官民駝五千充之,惟民以駝載為業者勿括。”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第二,向宋朝索取。金朝初期透過軍事上不斷施壓,在物資上極力壓榨宋朝。例如皇子斡離不曾給宋朝皇帝寫信要求送來金銀財寶和牛羊駱駝作為與金友好的誠意,宋朝方面則迴應“四十餘萬馬、騾、駝數不惟多少,類皆病瘦恐或不堪。”要求用名貴藥材和金銀珠寶作為代替品。

又如完顏宗浩在兵壓宋境時開出“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雜色表段裹絹各一百萬、牛馬騾各一萬駝一千”的條件。宋朝給金朝駱駝的記載非常少,因為宋朝本身沒有飼養駱駝的自然條件,其國內駱駝很大一部分是透過榷場貿易與外來朝貢得來的,所以沒有閒餘駱駝入貢給金朝。尤其當宋室南遷後,獲得駱駝數量更少了。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第三,戰爭俘獲。這種方式主要是對宋和對遼戰爭。如斡離不提二十萬之師南下攻宋時斬獲“金繒駝馬牛羊婦女擄掠無限。”攻滅遼時獲遼“五四所之所存者,馬千餘、牛二百八十餘、羊八百六十,駝九十而已”。金軍攻克遼中京時“獲馬一千二百牛五百,駝一百七十,羊四萬七千,車三百五十兩。”

各地將領在戰爭中所繳獲的駱駝,需向中央上繳,只有得到皇帝允許才能佔為己。如宣宗時期“內族承立金所獲馬駝,上曰:‘此軍士所得,即以予之可也朕安用哉’”。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第四,從西夏獲得。西夏與金因領土問題雙方關係一直不太友善,雖在世宗時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西夏與金的相處並不像與遼那麼親密。關於西夏透過官方進貢的記載非常少,例如金天眷三年九月,為了答謝金朝的賻金和冊封,“獻馬駝各二百匹。”

駱駝是金軍軍事活動的重要牲畜,但因金朝史料嚴重缺乏,遂只能透過蛛絲馬跡去推測駱駝在軍隊中的作用。紹興十年金兀朮入太和縣,輜重先於軍隊而行,史料記載金軍“人馬蔽野,駱駝牛馬紛雜其間。”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駱駝與牛羊紛雜在一起,明顯非作戰使用,但女真人也不可能去食用駱駝這種珍貴牲畜,按照遼之前對駱駝的使用習慣,推測其為擔任運輸職能。金朝後期與蒙古軍隊作戰時,“用田單策以火系駱駝尾奔其軍,北兵殊不畏之俟,其到取以食焉。”使用駱駝發動衝鋒,意圖衝破蒙古軍隊防線,但卻被蒙古軍隊輕鬆化解。

二、偵查類

金朝用於偵查的騎兵分為兩種,一種是戰前敵情偵查,一種是戰時陣型偵查。戰前敵情偵查活動,主要在戰鬥進行前,對敵人情況進行一個大概的偵查,透過偵察兵獲得的情報來制定相應的對策。偵察兵一定要騎藝過人,這樣才能在面對不利情況時從容不迫地逃走。金朝用於偵查的騎兵規模較大,如海陵王伐宋時,“令通率騎二百先濟覘敵”。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戰時陣型偵查是指在作戰時有專門的騎兵對敵方陣型進行勘察,然後將情況報告給主帥,決定下一步計劃如何執行。女真人在剛起兵時候便有這種戰術行為,“每遇敵,必有一二人躍馬而出,先觀陣之虛實,或向其左右前後,結陣而馳襲之。”

關於偵查騎兵的稱呼,史料中出現有“邏騎”和“覘騎”兩種叫法。“邏騎”為漢人稱呼,指用於巡邏騎兵。而“覘騎”是指偵查騎兵,因為覘就是偵查的意思。巡邏兵與偵察兵有一定的區別,一般巡邏兵有一定作戰能力,因為巡邏兵不僅有警戒任務,還有驅逐危險的任務。而偵察兵主要是為了探清對方敵情,裝備也是儘可能簡單。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但金朝偵查騎兵較其他朝代不同,他們既可作戰,又可以巡邏,還可以偵查。因此“邏騎”和“覘騎”可能指代為一種特殊的輕型騎兵,這種騎兵在北方遊牧民族當中比較常見。如蒙古人在作戰時,也會先派出一小股力量去偵查,這些偵查騎兵都有一定的武器裝備,可根據情況進行戰鬥。

偵查騎兵的規模有時會很小,有時會很大。小規模通常在幾十人左右,如烏孫訛論領兵偵查時,“訛論以六十騎偵之”,又如“郭藥師、蔡靖以燕京降,蒲盧渾率九十騎先伺察城中居民去就。”大規模有上百甚至上千,粘罕與範致虛作戰時,高世由向粘罕提出竟放出千餘偵騎的規模“致虛儒者,不知兵,遣斥候三千,自足殺之。”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遊騎可能也屬於偵查騎兵類。遊騎是一種遊離於組織部隊之外的小股軍隊力量,他的動作常常難以揣測,來無影去無蹤,有詩讚其:“去年遊騎渡葭蘆,萬里橫行如鬼速。”遊騎在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中常會用到。例如蒙古攻打金國時,遊騎也擁有打擊敵人的能力。

金代遊騎與其他民族的遊騎相同,保持了偵查能力和戰鬥能力。如金軍與宋將姚興對決時,姚興以馬軍五十餘至尉子橋,被金軍“遊騎探得,遂報,破敵軍統制戴皋。”遊騎部隊規模較大,金軍與宋將閆瑾作戰時,其遊騎規模竟然能達到一千人以上,“瑾以兵進之,遇遊騎一二千人,猶未知是金人。”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遊騎具有較強的軍事用途,他們常先於軍隊前行,或者配合主力達到軍事目的。如金入侵陝西時,遊騎先行為主力肅清不必要的敵人,“金遊騎入境,端遣副將吳玠據清溪領與戰,大破之。”

遊騎的騷擾有時會代替大規模戰爭,通常金朝喜歡利用遊騎在南宋邊境進行小規模騷擾,讓其邊關一直處於比較緊張狀態。遊騎活動不定,南宋軍隊很難進行精準打擊。這種常態化的騷擾給邊境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南宋每次談判,都會專門提及遊騎騷擾的問題。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三、作戰類部隊

作戰類騎兵有兩種,一種為輕騎兵,一種為重騎兵。金朝重騎兵使用較為廣泛,且甲冑堅韌,給宋朝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吳璘評價:“金人有四長……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重甲騎兵常常用作先鋒部隊進行衝擊,以圖衝散敵人陣營。

這種打法對步兵剋制較為明顯,因為步兵需要依陣而戰,陣亂則步兵便失去了威脅性。但重騎兵的甲冑花費較大,對士兵要求較高,加之重騎兵失去了騎兵特有的機動性,無法完成大範圍追擊,這不利於戰果進一步擴大,因此需要輕騎兵來完成配合其殲滅敵人。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金朝曾將重輕騎分設專門為兩個不同的作戰部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柺子馬與鐵浮屠。鐵浮屠稱號,並非金國人的說法,而是宋人對金國軍隊中某支部隊或者其他戰術戰法的稱呼,《金史》未見到任何與這個稱號有關的話語。《大金國志》中直接提出柺子馬和鐵浮屠是宋人的說法。

關於柺子馬,來俊傑已經做了較為詳細的分析,他認為柺子馬是指邊翼騎兵,並且提出視其為輕甲或者重甲騎兵。完成馳擊必須是輕甲騎兵,因為馳擊需要在敵人陣型變動後,尚未完成變陣來防禦兩邊攻勢時,對其進行打擊才能提高勝率。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如果佩戴裝甲太沉,則無法實現戰術效果。這種迂迴包抄時的戰術是遊牧民族最為常用的戰術方法,這種方法便是透過圍獵的方式而學習到的。

有關鐵浮屠,最早出現於劉錡領導的順昌大捷中,劉錡領導兩萬宋軍在順昌城大破金兀朮領導的十萬金軍。參與這場戰鬥的文人楊汝翼撰《順昌戰爭破賊錄》,還原了這場戰鬥的經過,並在文中提出了鐵浮屠這個新詞“四太子披白袍,甲馬,往來指呼,以渠自將牙(按同衙)兵三千策應,皆重鎧全裝。虜號鐵浮圖,又號扢叉千戶”。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葉夢得寫詩有云“快飲勿辭金鑿落,先聲須破鐵浮屠。”在這段記載中,鐵浮屠類似於連環馬組成的敢死隊,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並且人皆披重甲,似乎是用來衝擊對方部隊而用的。

四、總結

金朝因騎兵而生,又因騎兵而滅。縱觀金朝百年曆史,能夠開拓大片土地,壓制南宋一直未能讓其光復中原,騎兵可謂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金朝騎兵優良的戰馬,高超的戰術思想,巧妙的兵種配合,以及相關習俗與娛樂活動等形成了騎士們堅韌不屈的品質和卓越的戰鬥能力。

鐵浮屠柺子馬探秘金朝騎兵

金朝騎兵對金代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女真人依靠強大的騎兵部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又依靠騎兵部隊奪取了宋人的大量資源和土地。依靠騎兵部隊發動的原始掠奪戰爭,使得大量資源湧入到金國內部,促使金朝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變。而戰爭掠奪的大量漢民,又影響了金朝吸收漢文化的速度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