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孔明的老丈人,他為什麼要胳膊肘往外拐,救下蜀漢之死敵呢?

喜歡讀三國的朋友,一定對黃承彥這個名字很熟悉。陸遜以火計擊敗蜀軍,致使劉備討吳的大計輸了一大半,殊不知孔明尚保留了底牌。

最終,陸遜被誘入到了蜀軍的包圍圈裡,身陷八陣圖險些喪命。然而,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陸遜,突然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黃承彥,若非此人出面,陸遜的一條小命恐怕就要交待在八陣圖裡了。

黃承彥是誰?

諸葛孔明的老丈人,他為什麼要胳膊肘往外拐,救下蜀漢之死敵呢?

諸葛孔明的老丈人,他為什麼要胳膊肘往外拐,救下蜀漢之死敵呢?

我們且來重讀《三國演義》,從故事中尋找答案。

孔明早就料到主公當有此敗,啟用了自己在入川之初留下的後手,在江邊設下大陣,等待東吳追兵自投羅網。陸遜帶人追趕到江邊,看河灘上錯落著幾堆巨石,只覺得有種不詳的預感。

謹慎的陸遜找到幾名當地人,向他們詢問了此石陣的來歷,當地人稱這是諸葛亮入川之前的佈置,當地人見此陣中霧氣繚繞,均將此陣視作禁區。陸遜覺得當地人大驚小怪,跑到山頂上觀察此陣,見這石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認定這是忽悠人的把戲,立即帶人追了進去。

說來也怪,陸遜剛帶人入陣,陣中突然陰雲密佈,狂風四起。陸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馬帶人往外跑,沒想到卻迷了路。正當陸遜像沒頭蒼蠅一樣在陣中亂闖時,一老頭找上陸遜,並帶著他逃離險境。老頭對陸遜說,自己就是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女婿來四川時曾在這裡設定了名為“八陣圖”的陣法,還委託岳父看管陣法。

神奇的是,孔明似乎早就料到今天發生的一切,稱有朝一日東吳將軍將在陣中迷失,切莫將他帶出石陣。黃承彥一直站在山頭,看著吳軍的一舉一動,見陸遜從死門中闖入陣中,覺得他一定不知此陣的厲害。黃承彥生平喜好行善,不忍心看這麼多東吳士兵命喪石陣,這才站出來為陸遜指點迷津。

諸葛孔明的老丈人,他為什麼要胳膊肘往外拐,救下蜀漢之死敵呢?

在這個故事裡,有三處反常之處:

第一,黃承彥為什麼會放棄立功的大好機會?

陸遜陷陣,發生在諸葛亮入川的幾年前,當時劉備打著進攻張魯的幌子帶兵入川,帶著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大將同往,將根據地荊州留給關羽把守。在途經夔關的時候,諸葛亮覺得這裡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便在此處佈置了迷陣。我們知道,用石頭布陣不同於用人佈陣,石陣有一個天生的劣勢,那就是沒有辦法移動。所以,這個陣法從佈下的一開始,就不是用來進攻的,而是用來防守的底牌。

孔明最擔心的,就是荊州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出岔子,所以才會佈下疑陣。顯然,“八陣圖”在劉備撤退時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敵將陸遜被困在其中無法脫身,吳軍被困死在陣中只是時間問題。身為陣法的“守將”,若將這一彪人馬困死在其中,黃承彥當領大功。因為一句“老夫平生好善”,黃承彥就這樣放過了建功的機會,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第二,黃承彥為什麼要辜負女婿的厚望?

之前筆者也考慮過,是不是黃承彥的行為是孔明的有意安排,就像“捉放曹”一樣,孔明又有什麼新的打算,所以才放過陸遜呢?顯然不是這樣的,在出徵之前馬良曾詢問過諸葛亮,倘若主公打了敗仗,成都該如何守住。

孔明信誓旦旦地說,不論陸遜帶了多少人馬,他都不敢深追。馬良不解其意,孔明解答道,早年在入川之際,他已在魚腹浦變安插了十萬人馬。馬良說那地方我去過,從來沒見過有人。孔明故作高深地說,到時自可真相大白。

從這裡我們就看出,孔明絕不會安排老丈人搞一出“捉放陸遜”,他一開始就打算用八陣圖坑吳軍一把,如果陸遜能死在陣中那就再好不過了,就算死不了也得要他半條命。所以,孔明才會安排自己最信任的老丈人把守大陣。結果表明,黃承彥辜負了女婿的期盼,破壞了大計。

第三,書中反覆提到,黃承彥在荊州“名士圈”中的聲望非常高,連徐庶等名士都對其頗為敬仰,難道他是個欺世盜名之輩嗎?

在古代小說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人物的“定場詩”,不論是怎樣的人,僅憑一首“定場詩”我們就能將其為人分析出個大概。從黃承彥的定場詩《梁甫吟》中我們就能看出,黃承彥非常有眼光,且是個淡泊名利的智者。這樣一名智者,為什麼會犯糊塗呢?更何況,他是孔明的老丈人,以岳父這樣的身份,怎能做出這種悖亂之舉?

諸葛孔明的老丈人,他為什麼要胳膊肘往外拐,救下蜀漢之死敵呢?

種種跡象表明,黃承彥做出反常之舉事出有因,他絕不是什麼老糊塗,反倒是最聰明的人。我們且仔細品讀書中關於黃承彥的部分,來推敲其中的奧妙。

在與陸遜的交流中,黃承彥已經說出了自己胳膊肘往外拐的原因,生平好善,不忍見陸遜死在陣中等等。不過,黃承彥的目的非常複雜,至少不像他說的那樣簡單。筆者認為,黃承彥是為了蜀漢之興,為了女婿孔明的前程,才做出這種反常之舉。

劉備被燒得暈頭轉向時,聽聞訊息的孔明亂了方寸,直呼不妙。想來主公也不是糊塗人,為何會被義弟之死衝昏了頭腦呢?若說在低地勢安營紮寨,是兵家之大忌,那麼七百里連營更是堪稱愚蠢。將軍營連成一長條,且不說敵軍會如何針對,就連軍令的傳達也成問題。更何況,將軍隊駐紮在山區,就得考慮到防火問題。當地氣候炎熱,天乾物燥,敵人用火攻該如何化解?這些,劉備都沒考慮周全。

想到這裡,諸葛亮大呼完蛋,這一遭算是玩砸了,“漢朝氣數休矣!”熟悉三國的朋友都清楚,蜀軍之衰敗,始於劉備伐吳。按照三分天下的結果來看,就算是丟了荊州,蜀軍也仍有爭奪天下的資本。不過,夷陵兵敗以後,幾乎所有精兵都死在這場大火中,蜀漢再無翻盤之可能。之所以孔明會有此悲嘆,就是這個原因。

諸葛孔明的老丈人,他為什麼要胳膊肘往外拐,救下蜀漢之死敵呢?

我們再來看看,曹魏對此又作何打算。

曹丕聽說劉備的佈局後,覺得若陸遜能打贏這場仗,肯定會傾全國之兵進攻西川,到時候吳國就是一副空殼,魏軍三路齊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東吳。曹丕的能力比起他爹差得遠,但曹操的狡猾卻被他學了個全。從他對戰況的分析來看,事實就是這樣。陸遜打贏了,勢必會繼續進軍,到時候東吳唾手可得。除此之外,蜀漢被陸遜擊敗後已無翻盤的機會,曹魏大業可成。連曹丕都能認清的形勢,黃承彥不可能認不清。

赤壁之戰結束後,荊州成了蜀漢的地盤,身為諸葛軍師的老丈人,黃承彥的名聲更加響亮了。雖然黃承彥對外宣稱歸隱,但從他的舉動來看,他仍密切關注著軍情。於是,東吳進攻蜀漢之際,陸遜陷於八陣圖,幾乎已成必死之局,就算陸遜能逃出生天,其手下將士也要折損大半。

對蜀漢的短期發展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但對於未來而言,埋下的隱患也是巨大的。當東吳精銳在八陣圖中被消磨殆盡,甚至連主將陸遜都殞命時,勝利的天平將傾向於曹魏,吳國根本無法打贏第二次赤壁之戰。曹魏坐收漁翁之利,坐擁江東和中原後,其力量必會上升一個臺階,屆時的魏軍根本不是蜀軍所能抵擋的。蜀漢的下場如何?黃承彥看得明明白白。

就這樣,在沒有收到女婿指示的情況下,黃承彥自作主張,救了陸遜一命,也救了東吳一命。陸遜聽說魏軍正朝著東吳殺來後,立即放下伐蜀大計,撤軍回防,蜀國也得到了喘息之機。從結果來看,黃承彥這一放,已從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三分天下的成果,起碼降低了蜀軍戰敗的損失。

諸葛孔明的老丈人,他為什麼要胳膊肘往外拐,救下蜀漢之死敵呢?

既然,黃承彥的行為如此關鍵,為什麼他沒有站出來受賞,或將功勞送給女婿諸葛亮呢?

在後來的章節中,黃承彥就像是消失了一樣,不再出現。對於這樣的人才,蜀漢為何沒有嘉獎?

因為劉備死了,就這麼簡單。

在伐吳之前,劉備和孔明的關係已經不再穩固,甚至相互排斥。在此前的十幾年中,不論大事小情劉備都會諮詢軍師,可這次伐吳這麼大的動作,卻沒有與諸葛亮商議。甚至在發兵之後,也沒聽取諸葛亮的意見,一意孤行。兵敗之後,劉備對諸葛亮十分愧疚,有些後悔沒有聽丞相的話。但是,讓他表彰黃承彥,這種事是絕對做不出來的,畢竟解救陸遜的行為與通敵無異。

孔明何等聰明,他又怎會不知岳父的苦心?但面對對東吳滿懷仇恨的主公,他也沒法幫黃承彥邀功。後來,白帝城中劉備一命嗚呼,文武百官都認為是陸遜害死了主公,對這位放走了陸遜的黃承彥平添惡感,可以說黃承彥的黑鍋是永遠無法甩脫了。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