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有一優點, 明朝老百姓很喜歡這點, 崇禎臨死前才悟到

一直以來,針對魏忠賢到底該不該殺的問題,人們是爭議不斷,意見非一。而針對若魏忠賢不死,大明朝是否不滅的問題,也存在兩派觀點,千百年來是博弈不止。而作為其中的核心人物——葬送魏忠賢的崇禎,不知道他到最後又是否得到頓悟?

魏忠賢有一優點, 明朝老百姓很喜歡這點, 崇禎臨死前才悟到

要解決上面這些問題,我們得從魏忠賢的一生事蹟說起。作為一個閹人,他和其他的太監一樣,都是出生於貧苦大眾人家,都是為了謀求有口飯吃而進宮。不過,比其他的小太監幸運,魏忠賢的仕途比較順利,可能是人員比較好,一直以來都可以依靠身邊的主子上位,最終觸及到了皇權的邊緣。

魏忠賢有一優點, 明朝老百姓很喜歡這點, 崇禎臨死前才悟到

那時候,魏忠賢幾乎掌握了朝政上下的大權,但是他卻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而且他對於政權處理也是十分得當。起碼在其統籌大局期間,明朝內外局勢基本穩定,並無出現過大的動亂。而且魏忠賢也是一個慧眼識英才的人,其所任用的精英才幹,確實可以為明朝發展帶來幫助。

魏忠賢有一優點, 明朝老百姓很喜歡這點, 崇禎臨死前才悟到

另外,由於魏忠賢本身的出身問題,所以他更加體恤農民大眾,知道他們的生活苦。所以往往在一些涉及民生大事的政策上面,會給予農民優惠,而且稅收方面也沒有十分霸道,窮盡。如此,明朝也多多少少積累了一定的民心。

魏忠賢有一優點, 明朝老百姓很喜歡這點, 崇禎臨死前才悟到

再說,當時魏忠賢為了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圈子,在管理朝政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除異己,殺反派。在其努力之下,之前曾經欺詐四方的東林黨被掩蓋了下去,內亂也相對息止。所以那時候,儘管是閹人當道,但是明朝的核心政權並沒有動搖。

魏忠賢有一優點, 明朝老百姓很喜歡這點, 崇禎臨死前才悟到

然而,崇禎親手滅了這一個和諧的環境。因為自從他殺了魏忠賢之後,東林黨再次捲土重來,內外局勢開始動盪,賦稅加重,百姓開始抱怨。長久平衡的生態磚被打亂了,明朝也由此迎來了動亂的年代,以至於最後崇禎是國破家亡,殺妻棄子,踉蹌而逃。

魏忠賢有一優點, 明朝老百姓很喜歡這點, 崇禎臨死前才悟到

要說崇禎到底有沒有頓悟,其實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知道答案。因為當時在大明朝即將傾覆的時候,還不忘命人厚葬之前殺掉的魏忠賢。可見他對於魏忠賢的事還是存在抱歉之意的,僅僅只是抱歉嗎?當然不是,也許還有對於國家存亡的愧疚,想來,崇禎是真的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