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晚年重病住院想換病房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說起公子哥,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都是吃喝嫖賭、不學無術的紈絝形象,但是在民國有一個公子哥卻顛覆了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他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他是中國第一收藏家,說他是中國收藏界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最高峰,一點也不過分。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晚年重病住院想換病房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我們都知道要想成為一名收藏家,首先你要殷實的家底,而張伯駒恰恰就是這一類人。張伯駒1898年出身於河南項城,六歲時被過繼給了伯父張鎮芳。而張鎮芳與袁世凱是表兄弟,曾擔任了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隸總督等職。民國成立後,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張伯駒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可以說是有錢有權。後來張鎮芳還當上了鹽業銀行董事長,這家銀行是當時四大銀行之一,因此張伯駒也被稱為“民國四公子”。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晚年重病住院想換病房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然而出身在這樣家庭的張伯駒卻生活簡樸,雖有時他也會豪擲千金,但並不是花天酒地,而是要收藏文物國寶。他視金錢如糞土,為了收藏不惜傾家蕩產。張伯駒曾說“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為了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從事故宮博物院事業的發展,而一生千辛萬苦收藏的百餘件國寶級文物全部無償的捐獻給國家,兌現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的初衷。後來有鑑寶專家說:張老捐贈的這些文物,如果拿出去拍賣,可以拍賣出1136億。這還是當時的拍賣價格,如果是拿到想在拍賣相信其價值更高。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晚年重病住院想換病房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我們很難想象,就是這樣一個收藏界泰山北斗級人物,到了晚年竟會為錢而煩惱。據說晚年的張伯駒,一家人生活十分艱苦。1980年,張伯駒友人見他西郊莫斯科餐廳,點兩片面包,吃完一片,另一片取腐乳如黃油細細塗抹,然後小手絹一方,四角包好紮起,提著緩緩隱去……

就是到了如此貧困的時候,張伯駒的妻子潘素建議賣一些字畫,以此養家,但是卻被張伯駒拒絕了。最後無奈之下只能變賣潘素的一些首飾,以此養活家庭。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晚年重病住院想換病房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1982年張伯駒生病住院,一個病房中住了八個人,家人考慮到他年事已高,為防止交叉感染向醫院申請單人病房,但是卻得到了醫院冰冷的回答,醫院說,他的級別不夠,不能住單間,單間是留給高階幹部住的。無奈家屬只能申請轉院,沒過多久張伯駒靜靜躺在病房離開了人世。時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