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孟州段水底發現了一座陵墓,專家發掘後說:真比水洗的都乾淨

黃河是世界著名的長河之一,我國第二長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河、四川、甘肅等9個省和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可是,這條古老的黃河下面,卻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在孟州段的黃河河底,考古人員竟然發現一座古墓。這是誰的墓葬呢?又為何出現在黃河河底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一提到黃河,人們就會想到它渾黃奔騰的河水。事實上,黃河雖然泥沙很多,但並非全河都是這樣,黃河的上游水體還是較清的。只有到了中游,因為對黃土高原的沖刷,才導致水體渾濁。到了下游,由於泥沙的淤積,便自然地將河床抬高,形成了地上河。可怕的是,一但河堤決口,必然要氾濫成災。於是千百年來,治理黃河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國成立後,有關部門將治理黃河當作一件國家大事來抓。經過專家的研究探索,調水調沙,成為治理黃河的重要手段,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2004年9月,專家們在對黃河小浪底,孟州市堤北頭村段衝沙時,由於淤積多年的黃河泥沙被水沖走,黃河河床竟然露出了水面。更讓人驚訝的是,在露出水面的河床上,竟然出現一片詭異的古墓群。

從河邊走到古墓群,大約需要走十分鐘。在河床旁的一處黃色土埂上,地下可見一些零碎的陶瓷碎片,專家估計,這很可能是陪葬品。河床的西端,是一處磚頭墓葬,基本上已經被衝沒了,僅剩下幾塊灰色的磚頭,表示著這裡曾有過一個墓葬。在最東端還有一處墓葬,墓葬頂部已經被水衝開,但墓門還在。而墓室的裡面到處都是淤泥,根本看不出墓內是什麼情況。這個墓葬附近,一處墓葬早就被水衝開,只剩下一個已經腐朽變黑的棺木。

這座發黑的棺木的墓主人是誰呢?考古人員進一步探查,發現在古墓的墓壁上有明顯的鐵鍁挖掘的痕跡。很顯然,這座古墓也曾被盜墓賊光顧過了,再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不過在距離墓葬十米處,人們卻意外發現一個青色的石碑。把石碑翻過來,上面竟然清晰地刻著“大明選拔貢生馬公墓……皇清”等字樣。碑上還有碑文,雖然大部分因為流水的沖刷已經模糊,但還能辨認出”江西撫州府通判“等內容,以及石碑末端的落款”乾隆三十八年歲次癸已三月丙辰“的字樣。

透過僅存的碑文,我們基本可以判定,其中一座古墓的主人應該是一位明朝年間姓馬的貢生,曾做過江西撫州府通判,並於乾隆三十八年去世。遺憾的是,除了這塊墓碑,考古人員在沒找到任何有價值的文物。這樣少的資訊,加上明朝時期的貢生實在太多,難以確定墓主人是誰,就是發現這塊墓碑,都已經無法確定。

有意思的是,在墓葬附近,還發現一塊刻有圖案的殘磚,經過鑑定,應該是漢代所制。如此說來,這裡的墓葬,很有可能還有幾座是漢代的。那就說明,這裡曾經是一片年代跨越很長的墓葬群。至少從漢代就有,而且一直延續到清代。

棺木、殘磚,墓碑除了這些東西,沒有任何再有價值的文物。專家考察完這片古墓群,他們都說:這些陵墓,真的比水洗的都乾淨。可是,這裡不是黃河水道嗎?怎麼會出現墓葬群呢?專家們經過對黃河水文資料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這裡以前還真不是黃河,只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幾經改道,最終才把這裡全部埋在了水下。要不是我們調水調沙,黃河水底的秘密,真不知道還要埋葬多少年。

這就是大自然的神秘,隨著時間的流逝,任何一處桑田,都可能變成滄海。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而我們只是時間滄海中的一粒沙而已。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