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最新出土文新發現,由金片組成複雜圖案,疑似文字“鳥”!

中華文化蔓延五千年,在中原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系。雖然朝代更替,但中華文化卻未曾中斷,在時間錘鍊中昇華。然而時光流逝,古文化和今人之間出現了隔閡,考古成為一種探尋文化發展軌跡的過程。考古工作中能透過研究古人遺蹟、遺物等實質性物件,分析同時期人類活動特徵,並透過科學手段推測同時代文化特點,還原歷史。

三星堆最新出土文新發現,由金片組成複雜圖案,疑似文字“鳥”!

三星堆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一個特殊存在,因為三星堆文化面貌神奇,出土的文物造型獨特又未見於著錄,單純依照巴蜀歷史推論難度並不小。也正因如此,很難為三星堆文明找準歷史定位,使得該文化在民眾心中留下了重重謎團,不少人認為該文化和外星人有關。今年3月份,三星堆挖掘進展被國家文物局公佈,出現的大量文物再度引發民眾關注,三星堆文化到底有何秘密?不妨從三星堆發掘歷史談起。

一場意外發現

三星堆的發掘起源於四川廣漢縣一位農民的意外發現,時間撥回1929年,農民燕道誠和往常一樣在田地中汗流浹背,但是在淘溝的過程中,他的工具卻碰到了一件硬物。他將周圍的泥土清理後驚喜發現,土裡掩埋一處玉器坑,坑中玉器石環層層疊疊,裡面好像還有金銀,這是挖到寶了。

燕道誠動了私心,他不作聲色地將玉器坑填埋至原狀,直到夜深人靜之時才再次挖開,將裡面寶物帶回家中。儘管他十分謹慎,儘量避開耳目,但挖到寶貝的訊息還是不脛而走,之後迅速在廣漢傳遍,這一訊息也傳到了當地考古隊耳中。

三星堆最新出土文新發現,由金片組成複雜圖案,疑似文字“鳥”!

之後考古隊多次發掘,的確發現了不少古代文物,但是挖掘工作卻陷入了長期停滯中,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再次開始對該文化的發掘。1980年以後,考古隊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多次挖掘,獲得更多有關該文化的資料,其中讓人震撼的莫過於1986年發現的“祭祀坑”。與此同時,在更多資料的支援下,三星堆文化的面目逐漸清晰,眾多特徵將其和“古蜀國”聯絡在一起。

蠶叢縱目

文化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是人類創造在歷史發展中沉積而來的產物,物質可反映文化特徵,但文化不能單由物質界定,它體現在風土人情、思維、規範等諸多領域中。時間隔斷了古人與現代人的交流,使古文化很難“視覺化”,但古籍與文物的相互印證,為研究古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古蜀文化在諸多古籍中展現出了傳奇色彩,李白《蜀道難》中便有“蠶叢”、“魚鳧”等描述,《華陽國志》中也曾提及“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究竟是史實還是傳說,在三星堆遺址尚未發掘之前,這些記載難以確定真實性。但三星堆遺址逐步發掘,眾多文物呈現眼前,古蜀文化的神秘面紗慢慢被揭開。

三星堆最新出土文新發現,由金片組成複雜圖案,疑似文字“鳥”!

蠶叢是神話中古蜀國的開國君主,按照傳說,蠶叢的長相和常人迥然不同,他有著螃蟹似的眼睛,眼球凸起,頭髮為椎髻狀。眾人皆知李白用誇張演繹蜀道之艱險,卻從三星堆遺址發掘出的文物中驚訝發現,他所寫的“蠶叢”並非空穴來風。三星堆的文物證明了“蠶叢縱目”的傳說,也展現出古蜀人充滿想象的藝術審美和別具一格的文化特徵。

發現“文字”?

今年三月份公佈的出土文物中,除去金面具吸引眼球外,讓人震撼的還有一個金色飾片。出土該文物之時,考古隊發現它和另外一個金片疊加,直到分離兩物才發現它的真實面目。展開後的金片有部分殘缺,但整體造型精美,形態像“鳳凰”或“孔雀”。和金面具相比,這個金片更薄,因此工作人員推測,這個金片可能是貼在器物上的裝飾。

三星堆最新出土文新發現,由金片組成複雜圖案,疑似文字“鳥”!

網友們對金片展開了聯想,認為金片的造型是一個文字,因為我國文字中本就有“會意”字,該文字造型栩栩如生,可能代表著三星堆文化中的“文字鳥”,但這一猜想並未有實證支撐。

三星堆最新出土文新發現,由金片組成複雜圖案,疑似文字“鳥”!

無論如何,三星堆文化的確是中華文化中“不師故轍”的一支,它的存在將為研究古蜀文化提供支援,填補古蜀文化發展史中的空白,增加中華文化的厚度,呈現中華文化燦爛多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