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東漢時期,隨著豪強地主勢力的膨脹,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儘管國家以各種方式控制大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但奏效甚微。各種形式的土地兼併,使得土地私有制進一步發展。失去土地的農民,寄身於豪族地主,大批流民為大土地所有者役使。東漢豪強地主私家武裝的出現,與劉秀削弱地方軍權有很大關係。私家武裝的建立,最初目的是為了看家護院,其來源主要是田莊內的徒附,賓客等依附人口。

而到漢末,隨著時局日亂,則逐漸擴大規模,並按軍隊編制組織自己的私兵,最後形成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漢末土地兼併日趨激烈,導致了大量的無業遊民的產生,而這些遊民被招納到軍閥的門下,用軍事編制組織起來,就成了他們的私家武裝。私家武裝對維護東漢的統治秩序有一定的補充作用,但主要還是表現出矛盾的關係,私家武裝越發展,國家政權就越衰弱。

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由於戰爭長期持續,士兵與將帥產生了很強的人身依附關係,慢慢轉變成私屬。漢末以後,大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對封建統治階級的存亡都產生了影響,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隨著家兵日盛,並且在社會動盪時,多以塢保,聚舍為據點,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徵兵制的基礎,促使了募兵制的漸興,而東漢募兵制的推行,反過來又為豪強軍閥擴充私人武裝提供了方便,最終導致了東漢的滅亡。

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以及宗族勢力的崛起

東漢時期,控制著政權的始終是東漢的地主階級。東漢王朝建立時,朝廷中的統治集團,就是以劉秀為首的南陽豪強地主所組成。雲臺二十八將中,南陽豪強便有十一人,而在郡縣右職的就任者中,出身為當地豪強地主者也佔有較大比例。在郡縣屬吏的任用上,雖然由郡太守任用土豪中的一族為郡縣椽吏,但實際上掌握任命權的,是郡椽史中具有最高職權的功曹。郡縣向中央官僚的升遷過程中,則大多采用察舉孝廉選拔。經郎官後而逐漸晉升官位。這種察舉孝廉,大都不出豪族大姓的圈子。

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由於官僚、地主、富商三位一體的豪強地主集團把持著政權,豪強地主勢力達到空前膨脹的程度。大土地所有制不僅使東漢莊園主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而且還在一定的程度上也為這些莊園主向世家大族的轉化提供了物質條件。東漢時期,弘農楊氏、汝南袁氏無一不是由地方莊園主轉化為世家大族,他們手裡所掌握的大量土地及財富無疑為其家族的發展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豪強地主為了維護與發展自己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透過各種手段控制地方政權。就這樣,地方官吏和豪強地主越來越緊密勾結在一起,而豪強地主在經濟上有大量的土地和物質財富,在政治上,他們與官僚合而為一,共同分享地方的紅利。

隨著漢朝的建立,地方宗族勢力開始不斷髮展,並在東漢中期開始崛起,戰國至秦頻繁的戰爭及政治改革對地方宗族勢力的興起造成很大的衝擊,但這種血緣關係並不是很容易被徹底衝破的。經過東漢初期的發展,豪強地主利用自己的財力和社會影響力,有力地將自己的宗族團結起來,形成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宗族集團。

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宗族勢力的增強,是豪強地主組建私家武裝的一個重要條件。兩漢之際,天下大亂之時,不少強宗大姓擁宗自保,或為政治目的而起兵,於是宗族成員便順理成章的成為豪強地主私家武裝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漢地主階級與中央集權的矛盾

處於初步形成階段的東漢封建莊園,是大土地所有者的私產。其發展的結果,必然會在政治上削弱中央集權,使統治階級內部時常發生比較尖銳的矛盾。同時,也必然縱容地方割據勢力的發展。這對於封建國家的集權統治來說,是一種危險的分裂因素。

西漢時期,漢武帝便採取了多種措施打擊豪強,包括實行徙豪政策,任用酷吏誅鋤豪強,設定刺史嚴查強宗豪右“田宅逾制”等。而到了西漢末年,王莽一篡位就迫不及待地想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導致與豪強地主矛盾激化,廣大豪強地主為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得不組織武裝進行反抗。劉秀兄弟起兵,表面上是打著“復高祖之業”的旗號,實質則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

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莊園主主要透過土地兼併獲得大量土地。而大量兼併土地不僅給地方帶來諸多的社會問題,而且也間接的對中央集權統治構成威脅。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曾試圖透過“度田”對豪強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加以限制,但是由於廣大豪強地主的強烈反對而作罷。

莊園主大多是在地方上擁有較強的政治和經濟實力的各門望族。他們之中,好些人還擔任著中央或地方的官職,利用職權不斷以買賣、掠奪等方式擴大自己的土地面積。東漢的莊園主們能夠以“泰半”的比例收租,就是因為他們對莊園中的土地有所有權。這種狀況必然使封建國家的財政經濟從根本上受到影響,削弱中央集權的威力。

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部曲私兵的演化邏輯

東漢後期以來,由於深受戰亂的影響,東漢莊園的經濟功能一度萎縮,轉而向武裝化、堡壘化的方向發展。如漢獻帝時,“膠東人公沙盧宗強,自為營塹,不肯應發調”,公孫氏的堡壘就是在原來的莊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同時,東漢封建莊園不僅擁有家兵,還在自己的莊園內打造兵器,設定武庫,這種武裝化、堡壘化的豪強地主莊園,就是北方普遍存在的壁。

封建莊園的統治者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保護自己人身以及財產安全,都豢養著大批的部曲和家兵等私人武裝。其來源之一是宗族子弟,這在戰亂中較多。另一來源是社會上的流民。他們曾經是國家的籍民。依附於莊園主後成為依附農民,他們的妻室、兒女,大多淪為莊園主各類作坊中的勞動者。

為了防備飢寒交迫的勞動者反抗,莊園主在自己宅第周圍以及糧倉等重要所在,建有“塢壁”等防禦工事。農閒時節,主人往往徵發勞動者整修,塢壁、望樓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莊園及莊園主的安全。抽做私兵的依附農民,平時要為封建主耕作,戰時就成為替主人執戈守寨之兵。他們與“九族”中被剝削、被壓迫階層共同構成了莊園裡勞動階層的主幹。

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東漢中後期,由於皇帝幼小,外戚、宦官乘機控制國家政權,政治統治日趨黑暗,集權統治逐步瓦解。擁有強大經濟基礎的地方宗族勢力,連中央王朝的詔令都不放在眼裡,其情況是“州縣符,如霹靂;得詔書,但掛壁”。東漢末年,擁有長期發展起來的莊園經濟作為基礎的豪強們,紛紛使用自己的私人武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割據一方,互相混戰,天子成為傀儡,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三國鼎立時期就這樣出現了。

東漢末年地主私人武裝的軍閥化

東漢建立之初,據政權林立,豪強地主私家武裝遍佈各地。當時,鹿死誰手,尚難預料,“時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擁兵矯稱者甚眾”,不論是哪個割據政權,能爭取到這些豪強武裝的支援,自然能增加勝利的把握。東漢政權進一步鞏固之後,出於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政府對豪強武裝採取了更為強硬的限制打壓政策。

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東漢政府對豪強武裝加大打擊力度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度田事件。因為要瓦解豪強武裝,最好的辦法乃是先從經濟上削弱他們,而削弱其經濟的最好辦法就是度田。建武十五年六月劉秀度田令,九月即處死了度田不實的河南尹以及十多個郡守。結果豪強地主忍無可忍,便舉兵反抗,豪強武裝與東漢政權進行了正面的交鋒,最終依然不了了之。

和帝以後,東漢政府與豪強勢力的均勢開始打破,一方而,隨著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發展,豪強地主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此時皇帝基本上都是在幼弱之年即位,太后臨朝,權移宦官與外戚。到順帝時,豪強武裝已有公開對抗政府的跡象,而東漢仍採取姑息政策。

東漢時期,豪強大族的私人武裝壯大,開始控制地方政權,給中央集權造成了很大的衝擊。由於地方大多世襲,東漢的地方政權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當地的世家大族控制的。而這些有私家武裝作後盾的豪強大族,根本不把地方長官放在眼裡。東漢末年,皇帝詔書中屢屢提到地方驅逐長吏的現象,可見當時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之弱!在當時,不僅政令難以傳達,甚至國家的賦役徵發,都己經難以正常進行了。

部曲私兵: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東漢的地主為何會有私人武裝?

靈帝時期,為了平叛黃巾起義,將地方的實權轉移到州牧的身上,自此,豪強大族開始涉足到地方的人事任命上,包括財稅乃至軍事權都被收入囊中。為了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東漢豪族與農民軍展開爭奪,而在平叛的過程中,豪族的力量也進一步壯大,其部曲私兵的戰鬥力也得以提高,地方開始有了對抗中央的資本,由此掀開了漢末群雄並起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