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公元前660年,魯國發生一重大事件。人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慶父,在與情婦魯莊公夫人哀姜合謀殺死魯閔公後,逃亡到了莒國。在季友主導之下,魯國人扶持魯僖公為君,並讓莒國人將慶父遣送回國。當慶父被送到魯國密地(山東費縣北)時,季友強迫他自殺了。

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魯桓公四個兒子之間的權力鬥爭,終於告一段落。

這場權力鬥爭,雖然魯莊公與季友兄弟獲得大勝,但落敗的慶父與叔牙卻卻並沒被滅族,他們的後代仍然生活在魯國。季友之後發展成季孫氏,慶父後代發展成孟孫氏,叔牙後代發展成叔孫氏——這就是魯國曆史上著名的“三桓”——所謂魯桓公之後。

慶父不但與魯莊公夫人私通,還先後殺死了兩位國君,可謂是罪大惡極。常理而言,慶父後代即便生活在魯國,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些牽連。無論是孟孫氏自身,還是魯國國君,都不會希望他的後代在魯國再那麼高調了。

常人都這麼想,可偏偏卻不是如此。

魯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因為楚國人攻打徐國,齊桓公在牧丘(山東聊城縣東北)會盟諸侯,準備救援徐國。因為齊桓公年事已高,不能親自上戰場,所以這次救援之旅只能交由別人領軍。諸侯們公推之下,最後由魯國大夫公孫敖作為主將,率領諸侯大軍出發了。諸侯國國君都不親自出馬,可見列國對救援徐國都是出工不出力,此行自然也是徒勞無功了。

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公孫敖,就是慶父之子孟穆伯。在父親自殺十五年後,公孫敖又被魯僖公重用,成為魯國重臣。雖然這次出征勞而無功,但此次救援還是得到《穀梁傳》好評:“善救徐也”,即“救徐國是一件好事。”

慶父後代第一次在歷史舞臺上亮相,頗有改惡從善的跡象。

公元前626年,魯僖公死後,魯文公繼位。此時,公孫敖又成為了魯國卿士,繼父親之後,走上了魯國權力高峰。

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這年2月,魯僖公正式下葬,周王室派出內史叔服前來參加葬禮。聽說叔服會給人看相,公孫敖利用職務之便,趕緊帶著兩個兒子谷與難前去見他。

在看過公孫敖兩個兒子後,叔服說:“谷能繼承您的祭祀供奉,難卻能安葬您。谷下頜豐滿,後代一定能在魯國昌盛。”

為兒子看前程,這是普通父親都常有的舉動。看相,雖然是迷信,卻更顯得公孫敖對兒子頗為關心,是位慈父。

這年秋,因為霸主晉國與衛國矛盾激化,公孫敖參加了晉國劃分戚地疆界的會盟;這年冬,又因為魯文公剛上臺,公孫敖與特地到齊國訪問,改善兩國之間的關係。

齊、魯兩國,自從齊襄公開始,就始終疙疙瘩瘩。公孫敖父親慶父之死,跟齊國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慶父的情婦是齊女哀姜,慶父殺死的魯閔公又是齊女叔姜之子。魯僖公繼位後,一度與楚國聯手,前去攻打齊國。但隨著晉文公稱霸成功,魯國被迫又投靠了晉國,與齊國站在了同一陣營。這次公孫敖去齊國訪問,也是借新君繼位之機,緩和與齊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對公孫敖此次訪問,《左傳》評價頗高::“凡君即位,卿出並聘,踐修舊好,要結外援,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

公元前625年,因為晉襄公對魯文公繼位後不去朝見,晉國派兵來攻打魯國。魯文公被迫前往晉國朝見,在晉國備受侮辱。幾乎在同時,因為要準備討伐衛國,晉國又在垂隴(河南滎陽東北)會盟諸侯。人在晉國的魯文公分身乏術,只得讓公孫敖代為參加了。公孫敖能代替魯國國君參加諸侯盟會,可見他在魯國的地位之高!

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自公元前645年公孫敖出仕,到如今他從政已有二十年左右。從這一時期來看,公孫敖不但是位慈父,還是位高權重的政治家,而且是忠心耿耿在為魯國服務。

對比於慶父,公孫敖的表現,可謂是雲泥之別了。慶父後人,果然是開始棄惡從善了。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人們都以為孟孫氏已徹底擺脫了慶父陰影之時,意外就發生了。

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公孫敖夫人戴己娶自莒國,生下了兒子谷(即文伯);其妹聲己又生下了兒子難(即惠叔)。戴己不幸早亡,公孫敖想續娶一位夫人,公元前620年就到莒國去行聘。

公孫敖此舉,確實讓人吃驚:從時間上推算,公孫敖此時已五十多了,卻還想著要娶新媳婦,真是人老心不老啊!

莒國人也覺得又些荒唐,便推說戴己的妹妹聲己還在,可以作為公孫敖的繼室。被人當面拒絕,當然丟醜。但公孫敖從政多年,臨場應變能力極強。他馬上改口,說要為公子遂娶妻下聘禮。公子遂,即襄仲,為魯莊公之子,是公孫敖的堂兄弟。

這年冬,徐國入侵莒國。徐國是齊國姻親,在淮河流域一帶堪稱強國。

為了對抗徐國,莒國派使者來到魯國,請求結盟。趁此機會,公孫敖再次來到莒國,公私兩盡:為公是與莒國結盟,為私卻是為堂兄弟公子遂接親。當他到達莒國鄢陵(山東臨沭縣境)後,意外地見到了將要出嫁魯國的莒女。

不看不要緊,這一看,公孫敖頓時魂都沒了!美女就在眼前,什麼兄弟、什麼禮義廉恥,霎時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二話不說,公孫敖就將莒國女子據為己有!

公孫敖的堂兄弟公子遂,在魯國也是位高權重之人。被公孫敖這麼欺辱,大為憤怒,就向侄兒魯文公請求攻打公孫敖!

魯文公對公孫敖作出如此醜行,也大為不滿,一度想答應公子遂的請求。但關鍵時刻,“三桓”之一的叔牙之孫惠伯卻出來阻止了:“臣聽說,‘國內起兵叫亂,國外起兵叫寇;寇能傷害別人,亂只能傷害到自己。’如今大臣作亂國君卻不能制止,那麼外寇就隨之而來,到那時可怎麼辦?”

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魯文公想了想,冷靜下來,就出面制止了公子遂。

隨後,惠伯又來調停公子遂和公孫敖之間的矛盾:讓公子遂捨棄莒國女子,而讓公孫敖將莒國女子送回莒國。在惠伯再三勸說下,公子遂和公孫敖各退一步,都接受了勸告,一場迫在眉睫的魯國內亂終於得以消弭。

可是,事情卻遠遠沒有結束。

公元前619年8月,在執政三十四年後,周襄王駕崩了。天子去世,是大事,各諸侯國都派人前往弔喪。這年10月,魯國也派出卿士公孫敖前往成周,去參加周襄王的葬禮。

可剛走到半路,公孫敖就突然掉轉頭,帶著弔喪的禮物就跑往莒國,回到了莒女己氏身邊!名譽、事業、地位、家庭,全都不要了,他就想跟美女呆在一起!愛江山,可是更愛美人——己氏魅力之大,由此可見!

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作為一國卿士,居然放棄自身職責,為了一位女子而逃亡他國,這在人類歷史上都極為少見。從此,公孫敖就生活在莒國,並與己氏生下了兩位兒子。

然而,這麼平靜地過了幾年後,公孫敖卻又思念起魯國來。

在公孫敖出走後,魯人已將公孫敖之子文伯立為慶父一族的宗主。接到了父親想回國的訊息,文伯(即谷)不得不腆著臉向魯國朝廷請求。主政的公子遂答應了文伯之請,但是卻與他約法三章:嚴禁公孫敖參政議政。為了回國,公孫敖滿口答應了。回國後,他果然足不出戶。

但是回到魯國三年後,公孫敖卻又想起己氏的好處來,決心再次出走莒國。上次出走時,他只帶著喪禮,可這次出走,他卻家中全部財產席捲一空,又去了莒國!

為了一位女子,公孫敖二進二出魯國,堪稱魯國“國霸”!

父親如此不正經,讓孟孫氏大丟臉面。公孫敖走後,其子文伯就氣得臥床不起。臨終前,他向家族人請求,立弟弟惠叔(即難)為宗子。

兩三年之後,公孫敖在莒國“浪”夠了,又一次想回魯國。

但這次,公孫敖自己也覺得極為困難,便給魯國大臣送了重禮,上下疏通,請求回國。他兒子惠叔被迫忍辱負重,代他向魯國朝廷請求。魯文公對於這位堂叔“國霸”,也是無可奈何,只得再次允許他回國。

可惜,這次老天卻不願幫他了。

公元前613年9月,當公孫敖途徑齊國,準備回到魯國時,突然病逝了!

公孫敖活著時候,大家念及他在魯國從政多年,所以雖然他二進二出魯國,都還不太為難他。可他一死,醜行曝光於天下,加上又得罪了公子遂,魯國便不允許他的靈柩歸國下葬了。

這實在是他自作自受,怪不得別人!

以為慶父後代會改惡從善,兒子卻搶堂兄弟之妻,為了此女逃亡他國

此時,齊國人卻給左右為難的孟孫氏出了一個主意:“魯國是你們親屬,把棺材裝飾好放在堂阜(魯、齊邊境,山東蒙陰西),魯國必定會取走!”這是明告公孫敖後人,魯國敢不收,就賴在魯國身上!孟氏族人,果然聽從此計。最終,魯文公抹不過面子,被迫同意讓公孫敖靈柩送入了魯國。

“國霸”公孫敖,終於順利的回國下葬了。

宗法制下,“親親尚恩”才是根本——哪怕公孫敖再不爭氣,作出再多醜事,因為他是國君之孫,魯國都得原諒他。“親親尚恩”,就是“國霸”的底氣所在。對比之下,高鐵“座霸”又算得了什麼!

公孫敖為了一女子甘願放棄一切,二進二出魯國,堪稱奇事一樁!

從個人層面說,公孫敖這是為愛情付出了一切,愛美人不愛江山;從國家層面說,慶父與公孫敖父子都如此荒唐魯國卻無力遏制,這才是魯國落後於時代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