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100塊大洋,能買到多少東西?夠做生意用嗎?

我們在觀看民國題材的影視作品時,經常能看到使用銀元的場景,在很多人眼裡,銀元就是民國時期的認文象徵,一塊大洋就能解決一家人數天的溫飽。畢竟在當年,一塊銀元就能夠買幾十斤大米。

民國時期100塊大洋,能買到多少東西?夠做生意用嗎?

雖然在1935年末,國民政府施行幣制改革,廢除銀元作為流通貨幣,改用“法幣”。眾所周知,此時已近全面抗戰,物價沸騰,通貨膨脹日趨嚴重。國民政府發行的紙幣逐漸貶值,銀元作為金屬貨幣,明顯比紙幣更受大眾認可,銀元依然繼續流通使用,直至國民政府垮臺,敗走臺灣。

一塊大洋,在民國時期所能買到的東西說到不多,說少不少,按照民國三十年間的購買力計算,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150-350元。這裡丟擲一個問題,如果在當時,手中有一百塊大洋,能買到多少東西?如果利用這100塊大洋,夠做個小本生意嗎?對於這個問題,不妨一起研究下。

民國時期100塊大洋,能買到多少東西?夠做生意用嗎?

首先,我們得先弄清楚當時的百姓收入,鑑於全國各地經濟情況發展不一,這裡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為研究藍本。

民國時期的工資水平,拋除地域因素外,主要跟產業、工種、職位有關。從地域上說,沿海地區工資水平一般高於內地。以上海為例,1929年5月各業最高工資比較結果,以造船業為首,達到90元,以下依次為絲織業75元、機器業71。4元、捲菸業52元、印刷和玻璃業45元、棉紡織業30元、造漆和皂蠟燭業22。5元。

民國時期100塊大洋,能買到多少東西?夠做生意用嗎?

而在1937年6月統計時,位於第一的則是電力、自來水、印刷、捲菸等業,最高工資均在100元以上,其次為機器業和電車90元以上,位於60~80元區間的則有罐頭食品、玻璃、造紙等業,造皂燭業與搪瓷業位於40-50元之間,棉紡織業為37元;而1929年排行第一的造船業一下子落到最末,僅為21。6元。

按照上面城市工人的月均工資計算,一個人大概能有300-1000元不等的收入,看似很高了,但是要考慮到這是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如果放到內地城市則要砍半。而且當年的物價也不低啊,在多數情況下,工人的工資一般都低於維持工人家庭所需的最低生活費用。

民國時期100塊大洋,能買到多少東西?夠做生意用嗎?

據南京國民政府工商部1931年統計,當時一個五口之家,月均生活費需27。2元,而1930年全國29個市各業男工月均工資為16。43元,女工為12。73元,因此只有雙職工家庭才能維持一家(五口)的最低生活水平,許多家庭不得不以多就業來彌補低工資的不足。

民國時期100塊大洋,能買到多少東西?夠做生意用嗎?

民國時期,勞動群體中也不是沒有高收入者,在20年代末,上海大世界、大新、永安附件的舞場,一箇中等舞女的月收入為150-200元大洋,當然紅舞女另當別論。應該說舞女的收入比其他行業要高出許多,但是舞女每晚的衣著化化妝和為了顯示身份不得不花的黃包車費,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舞廳裡,舞客邀請舞女,需要開香檳款待,每瓶香檳貴价格要十幾元,舞女從中能得到佣金1。2元。

汽車在當時是新鮮事物,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但是一輛轎車價格不菲,買不起車怎麼辦?租車行業應運而生,當時的一輛黑龍牌二手車要賣到900元。上海灘計程車大王周祥生就是靠從銀行兌換的500銀元加上從岳母哪裡借到的100元,向英商中央汽車公司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首付了600元錢,買下一輛舊轎車,開始了經營計程車的生涯。

民國時期100塊大洋,能買到多少東西?夠做生意用嗎?

本文無意於就全國範圍內的物價水平做一個全面考察,但是窺一斑而見全貌。從上述片段仍能得出,居滬大不易的實情。一百塊大洋,在內陸是一筆不小的錢財了,可以開個雜貨鋪或置辦幾畝上等水田。

但是放到民國時期的上海,就跟現在的一兩萬元沒多大區別。也就是買一兩部黃包車,房子的事更不用想了。不過,可以靠不吃不喝拉黃包車攢錢買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