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都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在研究什麼?

《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的道路是漫長,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比如,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的理論,在他生前,他遭受了否定、嘲笑,直到他死後12年才得到認可。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都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在研究什麼?

瀝青是一種棕黑色有機膠凝狀物質,主要成分是瀝青質和樹脂,多數瀝青都是固體狀態,至少在滴瀝青實驗還沒有展開之前,學術界一直認為瀝青是一種固體,帕內爾教授就向學生們證明,一些看似固體的物質其實是一種粘度極高的液體,於是就有了滴瀝青實驗。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都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在研究什麼?

帕內爾將瀝青樣本放入一個封口的漏斗之後,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們早就忘了這項試驗,只有帕內爾一個人還在等待,三年後,也就是1930年,他看見了瀝青正在緩慢的滴下。

這讓帕內爾激動不已,他的理論是正確的,瀝青並不是一種固體,而是一種高粘度液體,她的粘度超過水的1000億倍。帕內爾教授的心,從萬馬奔騰到波瀾不驚,因為等第一滴瀝青滴下,一共花了8年的時間,更加令人遺憾的是,第一滴瀝青滴落時,他沒有親眼見證。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都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在研究什麼?

帕內爾只能再一次等待第二滴瀝青滴落重新滴落,看到這裡很多人認為,帕內爾教授已經證明了瀝青不是固體,為什麼還要繼續做這樣的實驗呢?其實帕內爾提出瀝青是液體之後,也有人科學家認為瀝青並非是一種液體,而是一種十分複雜的混合物。

每個人舉行相同的實驗,得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物理學家沃爾頓在滴瀝青實驗當中受到了啟發,他將原子以人為的方式分裂開來,因此還得到了諾貝爾獎,滴瀝青實驗不僅僅只是一些滴漏實驗,它更是一種讓科學家保持好奇,並推動科技發展的關鍵。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都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在研究什麼?

1947年2月帕內爾教授終於等到了第二滴瀝青滴落,但他又一次錯過了,他也沒有時間等第三次瀝青滴落,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帕內爾找到了一位“接班人”,他是昆士蘭大學物理學院的教授約翰·梅因斯通。

他無意當中從物理實驗室發現了滴瀝青裝置,在瞭解帕內爾教授的故事之後,他也同樣繼承這項“偉大”的事業,遺憾的是,實驗進行了幾十年,瀝青滴落多次,都沒有人捕捉到滴落的畫面。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都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在研究什麼?

梅因斯通在去世之前,又找了一位接班人,他是梅因斯通的學生,就在兩位教授先後去世,到2013年,第九滴瀝青即將低落時,一位物理學家及時用攝像機錄下了這一過程,這份資料彌足珍貴的。

學校的科學家湊在一起,補上了錯過了8次慶祝活動,他們當時是這樣描述的:粘稠的瀝青沿著漏斗狹窄的玻璃管道,形成一個美麗的形狀,最後盡責地躍入燒杯。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都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在研究什麼?

而這項實驗還在繼續,每個人也會為了每一滴瀝青滴落而期待,又或是錯過滴落時刻而懊悔,每個人也都滿懷著各種不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