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堅如磐石的東吳,最後被西晉一戰而亡,是何原因!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魏國挾天子以令諸侯佔了“天時”,蜀國劉、關、張、諸葛亮上下一心佔了“人和”,吳國憑藉長江天險佔了“地利”。

佔據地利的東吳,曾經面對曹操號稱百萬大軍的攻擊,在周瑜指揮下聯劉抗曹,在赤壁一舉大敗曹操;東吳也曾經面對劉備的滔天怒氣,在陸遜的指揮下火燒連營,以一戰使劉備駕鶴仙去。自古江東多俊傑,如此優秀的一個國家,為何面對西晉的大軍,卻被一戰而亡呢?

曾經堅如磐石的東吳,最後被西晉一戰而亡,是何原因!

西晉與吳國實力差距懸殊

得益於曹魏滅蜀,西晉的人口、兵力、經濟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長,西晉的軍民數比吳國要高出不少。

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國有“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三國志·吳志·孫皓傳》注引《晉陽秋》載王濬滅吳時(280),吳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

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孫吳的民、兵是分籍,所以吳有“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即有戶二十六萬二千,加上民有“戶五十二萬三千”,吳國應有戶七十八萬五千。

再依此據,推算出西晉滅吳時,西晉有戶一百六十七萬四千八百四十;由此可以看出,晉民戶高出了吳民戶八十八萬九千八百四十。

再看《晉書?文帝紀》載,“今諸軍可五十萬,以眾擊寡,蔑不克矣”。可見曹魏之時,已有兵五十萬。此數還不算滅蜀後收編計程車兵數量,西晉滅吳之時,西晉兵力約六十萬。如此一來,西晉比吳國高出了民戶八十八萬九千八百四十,兵數也高出了近三十七萬之多。

曾經堅如磐石的東吳,最後被西晉一戰而亡,是何原因!

同時,曹魏滅蜀之後,西晉從地理上三面包圍了東吳國,就連吳國憑藉的“長江之險”,也因為蜀國在其上游而變的不那麼可靠。三國鼎立變成了兩國對峙,長江是東吳的“天然屏障”,又何嘗不是曹魏的“堅固壁壘”呢?

孫權晚年昏庸與西晉勵精圖治

裴注:《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曾經少年孫權讓曹操感慨不已,他卻想不到晚年的孫權如何昏庸。

曾經堅如磐石的東吳,最後被西晉一戰而亡,是何原因!

當局勢平穩,政權穩固,老去的孫權開始喜歡聽信讒言,他興大獄,誅殺無辜大臣,就連丞相都險些被冤枉,更何況其他官員?一時間群臣人人自危,不敢直言。孫權行暴虐之政,對後世影響深遠。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曾經堅如磐石的東吳,最後被西晉一戰而亡,是何原因!

公元264年,司馬昭封劉禪安樂公,並將一眾降臣封侯,以示吳國君臣,褪其戰意。晉武帝登基後勵精圖治,鞏固政權,籠絡士族。安撫益州百姓,“復除租賦之半五年”,劍指孫吳。

司馬氏對東吳同時展開政治攻勢,對吳國降將厚待,對吳國戰死將士准許其迎葬。晉荊州都督楊祜更是對東吳境內秋毫無犯,軍隊令行禁止,不許妄取東吳民物。經濟上司馬氏也做了調整,將屯田民變為了自耕民,大大提升了生產者的積極性,產量自然也就大幅度提高了,大批曾經遷移的淮南之民北還,人口數增加,同時大興水利,國力逐漸強盛。

孫皓的殘暴窮淫

公元264年,“江表傳曰:皓初立,發優詔,恤士民,開倉廩,振貧乏,科出宮女以配無妻,禽獸擾於苑者皆放之。當時翕然稱為明主。”即位不久,孫皓似乎再也偽裝不下去,如同換了一個人,開始對大臣猜忌,並誅殺大臣,丞相濮陽興和右將軍張布都死於他手,他還逼死了孫休朱夫人及孫休長子。宮人稍有不甚,即被孫皓或剝人之面,或鑿人之眼,殘忍至極!

“皓旣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興、布竊悔之。”

曾經堅如磐石的東吳,最後被西晉一戰而亡,是何原因!

孫皓大興土木,建立新宮,讓兩千石以下的官員都到山林裡監督伐木。“又破壞諸營,大開園囿,起土山樓觀,窮極伎巧,功役之費以億萬計。”

孫皓新宮初建,聲色犬馬,廣採士女入宮,孫皓敕令,凡兩千石大臣的女子年十五六歲的需要先入宮簡閱,不中者方可回家出嫁。直接導致孫皓後宮人數破萬,直至孫吳滅亡之時後宮仍有五千之數。有人就要有開銷,孫皓的大量消耗使國庫枯竭,於是孫皓開始加徵各種賦稅,令百姓苦不堪言。

公元272年,有降人對孫皓說壽春有童謠“吳天子當上”,孫皓聽罷,竟然傻傻的以為自己的時運來了,於是帶上妻子和母親還有數千後宮人西上洛陽,堂而皇之的當天子去了,令人啼笑皆非。結果路上遇到大雪,士兵都快被凍死了,都說遇到敵人就要倒戈,孫皓聽了,這才返回。

皓聞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載其母妻子及後宮數千,從牛渚陸道西上,雲青蓋入洛陽,以順天命。行遇大雪,道塗陷壞,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車,寒凍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敵便當倒戈耳。”皓聞之,乃還。

孫皓荒淫無度,窮兇極惡,倒行逆施。陸抗、陸凱擔心國運未來,多次冒死進諫,然而,這位昏庸的暴君又哪裡會聽得進去呢?忠言逆耳孫皓是不聽的,但是那些邊將報捷邀功他卻深信不疑,居然令搖搖欲墜的吳國多次進犯晉境,使國力空虛的吳國雪上加霜。

如此的吳國,晉人都看在眼裡,甚至晉將王濬居然說:“且觀時運,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變難預。令皓卒死,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不知道孫皓如果聽了此言,會有怎樣精彩的表情呢?

曾經堅如磐石的東吳,最後被西晉一戰而亡,是何原因!

結合以上三點,吳國已是強弩之末,而西晉正是強盛之時,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準備,西晉大軍猶如滿弓之箭,蓄勢待發。王濬在巴蜀建造大船,勤練水軍,避免再次水戰吃虧,彌補北方士兵的不足。西晉大軍萬事俱備,以眾擊寡,以歸心擊失德,是以西晉伐吳可一戰而定也!

參考文獻:《晉書》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