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曆史學家的疑問為什麼中國能完成大一統有個原因很關鍵

大家都知道,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個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其中蘇格蘭是在1707年併入聯合王國的。

雖然英國曆史上曾建立全球範圍的霸權,號稱“日不落帝國”,但所謂的“日不落”也僅僅存在了不到200年。此後,1802年,英國王室失去了“法國國王”的稱號;1947年,又失去了“印度皇帝”的頭銜。

英國曆史學家的疑問為什麼中國能完成大一統有個原因很關鍵

如今英國女王雖然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牙買加的國王,但這個頭銜還能保留多久,完全不能由英國做主了。而即使是英國本土的蘇格蘭也在忙著搞公投,女王也只能無奈的說一句:“公投的取捨是蘇格蘭人民自己的事”。

於是英國的歷史學家開始反思,為什麼東方的中國在積貧積弱的情況下依然能最終完成大一統,而沒有出現如今英國所遭遇的危機局面?

那麼最具對比性的就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以及歐洲中世紀時期。這兩個時間段基本重合的發展歷程裡,中國逐步由諸多邦國發展成一個大一統國家。

英國曆史學家的疑問為什麼中國能完成大一統有個原因很關鍵

而歐洲國家統一的努力甚至比中國要早,公元前510年,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就開始了大一統的嘗試。但可惜,在既沒有頻繁的農民起義又沒有大規模天災的前提下,這種大一統努力居然失敗了,重新分裂成許多小國。

而反觀中國,秦末爆發了大規模戰亂,但後繼的漢朝很快再次大一統;魏晉南北朝亂成了一鍋粥,但還是由隋朝完成了大一統。

所以,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就開始研究,究竟是什麼讓中國這麼具有向心力。他認為中國的成功秘訣是郡縣制,稱其為“官僚化的革新政策”。

英國曆史學家的疑問為什麼中國能完成大一統有個原因很關鍵

郡縣制字面上理解是一種行政區劃,但其實這裡頭大有文章。因為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和其它國家一樣,都是實行貴族土地等級佔有制,每一個貴族都擁有采邑,這些大大小小的“國中之國”跟中世紀歐洲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不同的是,商鞅把分封制下分散的權力全部集中到了一起,而秦始皇又把這種做法推廣到了全國。所以,齊楚趙等六國雖然把秦叫做“暴秦”,但卻從來沒人反對過大一統。

英國曆史學家的疑問為什麼中國能完成大一統有個原因很關鍵

項羽逆時代潮流,重新搞分封,但也從來沒反對過天下一家,他所想要建立的只不過是一個王統治其他王罷了,統治形式不同而已。

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一個統一天下的夢,總覺的這就是上天賦予我的使命。同樣,中國的老百姓也總是習慣於國家一統,總覺得這就是理所當然的。這一點與英國人的思維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