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宋仁宗、朱元璋在端午都要喝的一碗湯,現代人喝就不行

端午節俗,懸艾、吃艾糕、粽子,或是掛菖蒲、喝雄黃酒之類的,都是我們今日常見的,而現在不常聽說的是梟羹。

在中國文化中,梟,不是一隻好鳥,所以劉備是梟雄,砍頭是梟首。

而梟這種鳥究竟是什麼呢?在現代的生物學中,它是指頭上沒有角狀羽毛的貓頭鷹,而有角狀羽毛的貓頭鷹,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鴞。

唐太宗、宋仁宗、朱元璋在端午都要喝的一碗湯,現代人喝就不行

上面的這幅是有“貓耳朵”的貓頭鷹,而下面這幅就是梟。

唐太宗、宋仁宗、朱元璋在端午都要喝的一碗湯,現代人喝就不行

是不是很容易就分清楚了?

雖說梟和鴞都是鴟鴞科生物,在中國文化中的評價卻是截然不同。

鴞的叫聲不好聽,《周禮》上記載認為鴞一種惡鳴之鳥,《荊楚歲時記》上也說鴞入人家不祥。

本來能夠幫助人類捉老鼠的鴞就因為晚上活動,叫聲不好聽被誤解了兩千年,求它的心理陰影面積。

然而真正悲催的還是梟,同樣是貓頭鷹,只不過是頭上少了兩個耳朵,它一直被中國人仇恨捕殺,為什麼會這樣呢?

唐太宗、宋仁宗、朱元璋在端午都要喝的一碗湯,現代人喝就不行

在漢代,梟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鳥,《草木疏》上說,這種鳥長大了會吃掉自己的媽媽,這也就是為什麼雛鳥還是萌萌噠,長大了卻越來越醜。(不得不說,漢代人的腦洞大得勝過了宇宙。)其實這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而我們的古人竟然沒有經過任何考證,以訛傳訛,傳到了宋代,這個故事有了個殘酷2。0版本,宋代羅翼的《爾雅翼》上說,梟長大之後,因為媽媽不能給它提供足夠的食物了,就把媽媽當食物吃了,揚長而去。

唐太宗、宋仁宗、朱元璋在端午都要喝的一碗湯,現代人喝就不行

梟是一種夜行生物,在古人眼中這樣的“夜貓子”自然屬陰,而母親為坤,也屬於陰,它吞吃自己的母親就是侵害陰性。在漢代初年,夏至日賞賜百官是一種固定節目,原因或許和祭祀天地的儀式有關,因為夏至日正是一年中陰氣開始上升的時候,而侵害陰性的梟必須要祛除,來保證大地母親的安全。

唐太宗、宋仁宗、朱元璋在端午都要喝的一碗湯,現代人喝就不行

而隨著漢武帝獨尊儒術,吃梟羹的意義也有了一套官方說法,那就是梟吃自己的親生母親,非常不孝,有悖人倫,應當被人類捕殺。後來夏至日習俗漸漸併入端午節,在這天同為陰性生物的梟和蛤蟆都要接受成為民眾盤中餐的命運。

在皇帝這裡,端午賞賜梟羹的意義非常重要,無異於是對亂臣賊子的一個警告:你們這些想要背叛朕的人就像這碗梟羹,最後都逃不過被朕吃掉的命運。

至於梟羹的味道如何,大家還是不要嘗試了,因為所有種類的貓頭鷹都是國家二級保護生物,出售、捕殺都屬於違法行為。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唐太宗、宋仁宗、朱元璋在端午都要喝的一碗湯,現代人喝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