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有多狠?看看這個成語就知道

項羽是古往今來少有的狠人之一。他自帶成語體質,“霸王別姬”“四面楚歌”“沐猴而冠”“取而代之”“咸陽一炬”等等成語都和他有關,其中“破釜沉舟”最能看出項羽的狠勁。

釜,是鍋子。古代打仗,很多時候打的是後勤保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軍糧供應不上,軍心是會亂的。燒掉敵方糧草,在小說中往往是一個奇襲、逆轉的狠招。

然而,再狠也狠不過項羽。“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打仗之前,自己首先把鍋子都砸了,只帶著三天的糧食,這種招數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這事發生在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之戰,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最關鍵的一戰。

楚軍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精神得到激發,將士們在戰場上迸發出英勇無畏的氣勢。司馬遷在《史記》中,用了兩個“無不”描寫出了這場戰鬥的慘烈:“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項羽有多狠?看看這個成語就知道

項羽的這股狠勁,從小就有。

項羽小的時候,文不讀書,武不學劍。他叔父項梁對這文武都不學的熊孩子發火了,項羽回懟:“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意思是讀書,只要知道姓名就行了;學劍,不值得學,只能敵一人;要學就萬人敵,能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法。

於是,項梁便教項羽軍法。真香,項羽大略地學了學軍法,“又不肯竟學”。

那麼,項羽是個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兵法又不行的人嗎?

不是。

從文的方面看:項羽“才氣過人”,這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少年項羽的評價。霸王別姬時,項羽還作詩一首:“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分明是高階知識分子嘛!如今,就算讀了碩士、博士,要說再見,也就是在微信裡發個“拜拜”的圖片,一般人可做不出詩來。

從武的方面來看: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秦代一尺約相當今天的23。1釐米,也就是說項羽是身高一米八四的大高個;力氣很大,能把鼎扛起來。鼎可不是那麼好扛的,秦武王嬴蕩就是由於扛鼎,致使兩目出血,折斷脛骨,意外身亡。在最後被漢軍團團圍住時,項羽“殺漢軍數百人”,這樣的劍術也是不得了的。

項羽的兵法更是厲害。項羽在最後自己總結了起兵八年的時間內,打了七十多次仗,“未嘗敗北”,從來就沒有輸過,十分能打!項羽死了六年之後,劉邦平定黥布叛亂時,看見黥軍陣酷似當年項羽的軍陣,“上惡之”,劉邦看了就覺得噁心,感到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

文也好武也好,兵法也好,項羽都只是隨便學了學,就厲害成這個樣子。由此可見項羽的先天條件是多麼傑出,他的狠勁是有資格的。

項羽有多狠?看看這個成語就知道

小時候,項羽還撂下過一句狠話。當年秦始皇遊會稽,渡浙江,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都去看了熱鬧。項羽看了之後,說:“彼可取而代也。”

項羽說的是秦始皇可以取而代之。聽到這樣的狠話,項梁趕緊捂住項羽的嘴說:“不要亂說!這可是要滅族的!”我們如今看項羽的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事實證明了秦始皇是可以取而代之的,而且歷史上的皇帝沒有誰是不可取代的。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看,當時一個小孩子,能說出這樣大逆不道、仇視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的言語,不能不說這膽真肥。

項羽有多狠?看看這個成語就知道

鉅鹿之戰全是憑著破釜沉舟的這股狠勁。戰爭勝利之後,“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膝行”,就是跪著前進,由此可見諸侯將對項羽的敬畏。鉅鹿一役後,項羽成為了天下諸侯的總指揮,總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