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老人出手溥儀玉筆, 專家建議捐獻, 老人拒絕後賣了90萬

太監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種畸形產物。他們大多身份低微,為了尋得一條出路而選擇進宮服侍皇族。他們身體殘缺,所以很多人就養成了貪財斂物的毛病。因為他們深知,誰都不如銀子親。所以在清朝滅亡後,一些太監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而長春的一位太監還收養了一位乾兒子,將一些寶物都傳給了他。

長春老人出手溥儀玉筆, 專家建議捐獻, 老人拒絕後賣了90萬

在上個世紀80年代,長春一位曾姓老人因為家境落敗打算出手一件寶物。眾人幾經打探才知道他要出手的是一支溥儀用過的毛筆。訊息傳出後文物部門就找到了老人,並向他詢問這支毛筆的來歷。老人說自己的養父當年是溥儀身邊的貼身太監,因為辦事周到,所以受到溥儀的賞賜。這支毛筆就是其中的一件寶貝。後來清朝滅亡,溥儀被馮玉祥趕出了京城,他的養父也只能跟著逃出北京。當時他的養父逃回了老家長春,並憑著手中的財物置辦了一些家業。為了能有人養老送終,便收養了他。

專家聽後對老人說:“如何證明你說的是真的呢?”老人說:“我有證據,不信你可以自己看。”只見老人拿出了那支要出手的毛筆。專家拿過來仔細觀察後發現,毛筆的筆桿為玉管,玉如羊脂、溫潤潔白,上面還刻著“浩然硃筆”四個字。此時專家們已經可以確定老人話語的真實性。因為溥儀字“耀之”,號“浩然”,如果是他的御筆,刻著這四個字不足為奇。而且這支筆看質地,也確實像清廷宮中之物。

長春老人出手溥儀玉筆, 專家建議捐獻, 老人拒絕後賣了90萬

確定了文物的真實性後,專家對老人說:“這支御筆雖是晚清之物,但也算是件古董。你願意把它捐獻出來麼?我們可以給你適當的補償。”老人問:“補償多少錢?”專家說:“這個現在還沒法確定,需要我們在鑑定完文物的價值後開會討論決定。”老人一聽就不樂意了,他說:“我之說以出手這件寶貝就是因為家裡過不下去了。你們的補償款還不知有多少,我不捐。再說,這件東西是我養父傳給我的,我沒偷沒搶,為啥要捐獻?”

長春老人出手溥儀玉筆, 專家建議捐獻, 老人拒絕後賣了90萬

後來專家們看老人態度堅決只能悻然離去。而老人則找其他的鑑寶機構評估了價格,經鑑定,那支玉筆市值90萬元。老人在找到合適的買主後,最終賣出了此物。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張伯駒先生那麼高的覺悟,願意將自己的寶物捐獻出來。這種事情,又如何能說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