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曾國藩曾經有沒有機會問鼎江山啊

湘軍將領勸進,曾國藩的心為何不為所動?他到底有沒有機會問鼎江山啊?

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曾國藩曾經有沒有機會問鼎江山啊

我認為:

湘軍圍攻安慶時是天賜良機;攻陷天京時,時機已逝,強行自立,也很難坐穩江山!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天津,僧格林沁兵敗退駐通州。咸豐帝下令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削去正黃旗

領侍衛內大臣

鑲藍旗

滿洲

都統

職。繼而再戰,又敗於張家灣、八里橋,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被毀。主和派大臣埋怨僧格林沁觸怒了洋人。咸豐帝革去僧格林沁郡王爵仍留欽差大臣職

這一年,曾國藩率湘軍主力8萬餘人,圍困安慶。安慶是軍事重鎮,天京的西大門,此戰的重要性非同小可。然而,咸豐皇帝倉惶“北狩”的同時,擲下嚴旨,命曾國藩抽調悍將鮑超北上勤王。此時,李鴻章向曾國藩進言:洋人進犯,所圖不過是利益和開放口岸,不要皇帝的人頭和江山,太平天國卻是搶奪江山的。況且皇帝北狩,命恭親王奕?和談,不日將有結果,建議“拖”。

為什麼說此時是自立良機呢?我們來看:

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曾國藩曾經有沒有機會問鼎江山啊

1。咸豐帝“北狩”,京師陷落於英法聯軍。曾國藩如果承旨勤王,一路上肯定暢通無阻,輕鬆控制京城。

2。號稱帝國砥柱的僧格林沁,已經被聯軍打敗,短時間無力組織人馬抵抗。

3。此時湘軍內部人心最齊,嫡系將領不用說,左宗棠正在建議“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淮軍李鴻章此時實力並不強,從他建議曾國藩抗旨上看,他也未必死忠大清。

4。道光、咸豐年間大小起義此起彼伏,清朝已失民心。

5。湘軍一直是自主募兵,錢來自於各省厘金,糧也是各省自籌。兵源、錢糧不受制於朝廷,可以進行持久戰。

那麼,攻陷天京之後,曾國藩兵力、權力達到巔峰,為什麼說“時機已逝”呢?

首先,湘軍困天京數年,清廷也完成了權力過渡,慈禧已經完成對湘軍的全面佈防:和春在北、僧格林沁統南方五省,富明阿鎮揚州、馮子材守鎮江。曾國藩一動,必然三面合圍!

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曾國藩曾經有沒有機會問鼎江山啊

其次,此時曾國藩和江西巡撫沈葆楨已然交惡,左宗棠也被朝廷重用(幼天王出逃天京,致使曾國荃被問責,就是左向清廷告密的)。

另外,淮軍李鴻章意向不明。

最後,朝廷已經收回江西的厘金收取權。兩江地區是清朝的財賦之重,沒有江西的錢糧支援,對湘軍影響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