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死後險些被批判為奸臣,幸虧一人頂住壓力,這個人是誰

很多時候,一個人歷史人物死後獲得的評價,他的歷史地位,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生前的所作所為,而是取決於後人。典型的例子比如李克用,他在面對朱溫時被打的節節敗退,眼看就要亡國,但他有個好兒子李存勖,李存勖滅掉了朱溫的後梁,結果李克用的地位也得到相應提高,若無李存勖,則李克用的後唐二世亡國,他的歷史地位會遠不如現在。

還有例子比如隋文帝,他統一天下,開創了“開皇之治”,但是因為他的繼承人楊廣倒行逆施,隋朝二世而亡,導致隋文帝歷史地位下降,不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君王,假如楊廣能繼承隋文帝的政策,繼續穩定發展國家,使得隋朝成為數百年的王朝,那麼隋文帝的歷史地位會大幅提升,能與秦皇漢武相提並論。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明朝的張居正,張居正作為明朝中後期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歷史上給予他的評價很高,但是,張居正能有這麼高的評價其實要感謝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個人頂住壓力,只怕張居正現在在史書上會以賈似道這種奸臣的形象出現了。

這個頂住壓力,給張居正爭取到聲譽的人就是申時行。

張居正死後險些被批判為奸臣,幸虧一人頂住壓力,這個人是誰

申時行是嘉靖四十一的狀元,才華出眾,名動當時。萬曆朝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掌權,他器重申時行的才華,將其提拔,先是進入中央部位擔任部長,隨後進入內閣,成為明帝國核心決策層的高官。

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他剛死不久,針對他的一場反攻倒算就開始了。

皇帝默許朝臣對張居正和他的政策進行攻擊,大有將其徹底打倒的味道。

張居正死後險些被批判為奸臣,幸虧一人頂住壓力,這個人是誰

最初接替張居正主政內閣的是張四維,張四維本也是張居正提拔進入內閣的人,但他在張剛死不久便開始反咬張,為萬曆表忠心。

申時行不贊同張四維的做法,不久張四維離職,申時行成為內閣首輔,開始糾正張四維攻擊張居正的政策。

面對官員士紳們對張居正的極度不滿,申時行最初採取的寬大懷柔政策,儘量避免矛盾擴大,希望可以給予張居正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他為了爭取人心,提拔重用了一些反對派,矛盾一度得到緩和。

張居正死後險些被批判為奸臣,幸虧一人頂住壓力,這個人是誰

但是,最終朝臣們還是群起攻之,無論如何要求將張居正徹底批判。

申時行畢竟是張居正一派的代表,他既不滿這些朝臣的無理取鬧,得寸進尺,又對自己受到牽連感到憤怒恐懼,於是他親自下場,與朝臣對壘。

雙方針對張居正的評價,對張居正改革的評價,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交鋒。

在申時行的堅持下,總算沒有將證據證徹底否定,而是給予了一定的正面評價。

可想而知,假如沒有申時行的堅持,張居正的下場很可能和南宋的賈似道一樣,被列入奸臣,被打倒批臭。

張居正死後險些被批判為奸臣,幸虧一人頂住壓力,這個人是誰

朝臣士紳們為什麼要對已經死了的張居正如此痛恨,非要將其徹底批判呢?

很簡單,因為張居正改革嚴重觸犯了當時的地主官僚士紳們的利益,張居正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將稅收和徭役的壓力從廣大平民百姓身上,轉到地主士紳身上。

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併已經很嚴重,平民原本就已經沒有多少財產,還要承擔國家龐大的開支,根本不堪重負,而那些佔據大片土地的地主士紳卻可以不交稅,不服役。

這種情況長期發展,必然導致社會動亂,國家崩潰,張居正的改革就是針對這種局面推行的。

張居正改革十年,對地主士紳利益頗多打擊,這就造成了這些人對張居正深惡痛絕,所以在張居正死後不久,他們立刻發難,要求將張居正徹底清算。

申時行頂住壓力,為張居正爭取了一個還算說的不過去的評價,但張居正的改革內容被萬曆皇帝徹底廢除。

從此以後,土地兼併無可抑制,地主士紳無法無天,平民百姓大量成為赤貧的流民,明帝國終於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