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為何一生備遭排擠

愛新覺羅-奕欣,即恭親王。生於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是道光皇帝第六子,咸豐皇帝同父異母親兄弟。

愛新覺羅-奕欣一生飄如浮萍,起起落落。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彌留之際將皇位傳於奕欣的四哥——愛新覺羅-奕詝,即後來的咸豐皇帝。自咸豐皇帝繼位起,奕欣便開始了他一生官場宦海沉浮,起起落落的命運。

奕欣所在的清末,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此時的晚清猶如行駛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面對波濤洶湧的海浪,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整個帝國已經呈現出一副夕陽晚照的殘景。

恭親王奕為何一生備遭排擠

初露鋒芒

咸豐皇帝繼位後,奕欣於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在軍機大臣上任行走。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咸豐皇帝以木蘭秋獮的名義避禍承德避暑山莊。留恭親王奕欣留京同洋人交涉。此時年僅二十多歲的奕欣便扛起大任,擔任議和大臣。奕欣不負咸豐皇帝重託,與英法兩國各簽訂《北京條約》。暫時挽救了清廷的命運。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客死承德避暑山莊,年僅31歲。留下孤兒寡母三人(慈安,慈禧及兒子載淳),咸豐皇帝臨死前立年僅6歲的愛新覺羅-載淳為皇太子,並給未來的皇帝留下了顧命八大臣。咸豐死後載淳繼承帝位。八大臣憑藉咸豐的遺詔,根本不把年幼的同治皇帝放在眼裡,做事獨斷,飛揚跋扈。這逐漸引起了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及皇帝載淳的怨恨與不安。後慈禧,慈安二人借奕欣來承德弔喪的機會,與奕欣合謀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徹底粉碎了八大臣在朝中的勢力。慈禧太后便開始掌握實權。由於在這次政變中,恭親王奕欣功不可沒,兩宮太后加封其為議政王。

恭親王奕為何一生備遭排擠

咸豐皇帝去世,載淳繼位後,奕欣逐步成為兩宮皇太后所倚仗的重臣,成為實力派人物。並在軍機處任領班大臣。全面控制了中樞機關。並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自此,奕欣統攬了清廷的內政外交。權侵朝野,顯赫一時!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恭親王奕欣對中國近代化的推動起到了一定作用。恭親王奕欣在清廷內部大臣中屬於較開明的一派。有著精明強幹的能力,及傑出的外交才華,這一點深的慈禧太后賞識,後慈禧太后接受他的建議開展求變自強的“洋務運動”。比如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興辦現代實業,創辦了漢陽鐵廠,福州船政局等。這些舉措在當時來看無疑是前衛進步的。也是近代中國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步,奕欣在在驅動這一過程中是有貢獻的。

恭親王奕為何一生備遭排擠

遭受排擠、打壓

1。咸豐時期:

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奕欣的生母孝靜成皇后去世,奕欣為其母掙死後加封諡號,惹怒了咸豐皇帝。被咸豐皇帝免去軍機大臣、都統職位,直到咸豐七年才恢復他的都統。

2。同治時期:

兩宮太后依靠奕欣發動“辛酉政變”奪取政權後,出於家族信任,給予奕欣巨大權利。但是隨著奕欣地位的升高和名聲的日益高漲,逐漸引起了西太后慈禧的不安。慈禧太后害怕出現權臣亂政的局面以威脅自己統治。於是便想法設法對其進行打壓。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大臣蔡壽祺上書彈劾奕欣,指控奕欣攬權納賄,徇私舞弊。慈禧太后聽聞大怒,免去其議政王和其它一切職務個;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慈禧太后以奕欣為首的軍機處大臣畏首畏尾,始終拿不定主意,貽誤戰機。導致清廷軍隊節節敗退為由。將軍機處全班人馬全部逐出軍機處。並亦將奕欣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職一併解除;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光緒皇帝在慈禧太后旨意下,重新恢復了奕欣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職位。並總管海軍,任內庭行走。但此時的奕欣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裡上都是“廉頗老矣”!終再也沒有大的作為;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時年66歲的奕欣走完了他坎坷曲折的一生,病逝於北京恭親王府。

恭親王奕為何一生備遭排擠

結語:

愛新覺羅-奕欣,即恭親王。雖有濟世報國之才,卻終沒能全部施展。這既有外部大環境的原因,晚清已是夕陽西下,內憂外患,無力迴天。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奕欣為人機警聰明,人稱“鬼子六”,導致無論在與咸豐帝爭奪帝位,還是輔佐同治皇帝治理天下。都受到咸豐和慈禧的高度警覺和打壓,一方面想借助其能力維持大清帝國的統治。另一方面,又害怕其權利過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成為威脅皇權統治的權臣。只能對他是既提拔重用又排擠打壓。這是有當時的大環境和他的性格決定的。

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奕欣生逢晚清亂世,又加之上面有個工於心計,善於馭人的嫂子…。。。「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其結果必然是起伏不定的。即便他有再大的能力也終得不到施展。從咸豐皇帝登基那天起就註定了他的一生是宦海沉浮,坎坷曲折的!註定了他一生為奴!這是他的不幸,也是這個國家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