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列寧和斯大林只是個開始,最終目的是全盤否定蘇聯體制

1991年8月22日凌晨2時,被解除軟禁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專機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機門開啟後,他從機艙裡探出腦袋,看到的是自發前來接機的蘇聯群眾。在密密麻麻的人群裡,除了少數總統的反對者,絕大多數蘇聯民眾對戈爾巴喬夫的遭遇深感同情。他們願意既往不咎,希望戈爾巴喬夫能夠總結教訓,帶領國家走出困難。戈爾巴喬夫對眼前的這一幕深受震撼,他甚至忍不住感嘆道:“我好像回到的是另外一個國家。”然而激動歸激動,遺憾的是,老百姓想要穩定,希望看到國家重複榮光,戈爾巴喬夫卻並不這麼認為。

抹黑列寧和斯大林只是個開始,最終目的是全盤否定蘇聯體制

“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這些話題糾纏在一起,大夥兒可能都聽煩了。 然而這些被擺在歷史顯赫地位的大人物,他們所作的許多決策,恐怕並沒有那麼高明。咱們今天要講的這個話題,乍一聽有些駭人聽聞,但仔細想想,它又在情理之中。事情大概是這樣的:當蘇聯陷入動盪時,葉利欽和他的黨羽們必然十分激動,但戈爾巴喬夫並不一定就不高興,他愚蠢地認為:局勢越亂,自己就越正確。

通常而言,偉大的國家締造者們,為後人做出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建立了一個政權,從而為人民帶來相對穩定的秩序;而就蘇聯而言,縱使列寧、斯大林甚至是赫魯曉夫各有各的槽點,他們治下的蘇聯是團結、安定而強盛的。即便是赫魯曉夫怎麼也看不慣前任,他的“報復”也大有對事不對人的意味,就是說錯都錯在斯大林一個人身上,偉大的蘇維埃不會犯錯;戈爾巴喬夫卻恰恰相反。

抹黑列寧和斯大林只是個開始,最終目的是全盤否定蘇聯體制

改革過程中,戈爾巴喬夫十分強調“道德”一詞。在這裡,所謂的“道德”並不是咱們通常理解的那樣,而是指原有的蘇聯體制太過冰冷強硬,沒有人情味兒。表面上看,他是在認真反思蘇維埃高層在過去所犯下的一些錯誤,實際上,他卻是試圖用這種方式撬動舊體制。眾所周知,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那會兒,幾代蘇聯人總結出的那一套就已經有些玩不轉了,國家經濟發展趨於停滯,階層矛盾尖銳,許多勢力甚至到了有你沒我的地步。

正所謂“不破不立”,客觀地講,先打破舊體制的束縛,這樣的思路沒錯。在最初一段時間裡,民眾也樂於參與到當局提出的“公開性民主化改革”的討論中,然而沒過多久,人們便發現氣氛越來越奇怪。

抹黑列寧和斯大林只是個開始,最終目的是全盤否定蘇聯體制

戈爾巴喬夫對這樣的局面感到十分滿意,認為民智已被重新開啟,改革的時機也已到來,於是在1988年6月,他高調宣佈,要給國家體制來一場徹徹底底的革新。其實在這個時間點上,核心權力圈的大佬們有一大半還是支援改革的,然而其中一部分理智者看到戈爾巴喬夫的操作,對此感到擔憂。他們認為改革始於這樣荒謬的政治氣氛中,它註定不會有啥好結果。然而戈爾巴喬夫對這些建議不聞不問,相反,當年年底,他就列出了一個寫有150人的名單,在列諸君都被視為“反對派”。

抹黑列寧和斯大林只是個開始,最終目的是全盤否定蘇聯體制

那段時間,只要能發出反對當局聲音的個人或團體,他們都會被當局視為“進步人士”,政府會賦予他們政治權利和選票,因此,連監獄裡的犯人都搖身便成了戈爾巴喬夫的幫兇。在此之前,有人敢跟當局唱反調,這種情況在蘇聯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民主派”們不但在核心權力圈建立了穩固的陣地,甚至堂而皇之地要求廢除蘇聯憲法第六條,極盡手段地抹黑國家體制和國家歷史上那些偉大的領袖與決策者。後來,雅科夫列夫在自己的著作中對此專門提了一筆:“不單是為了抹黑列寧或是斯大林,而是證明整個制度都是罪惡的。”

抹黑列寧和斯大林只是個開始,最終目的是全盤否定蘇聯體制

總體而言,大多數時間裡的戈爾巴喬夫是得意的:他肆意任免官員,所謂的“改革”也是想做啥就做啥,似乎從不估計後果。同前任們一樣,他本來握著絕對的權威,最差的局面也不過是再耗費幾年國家的發展良機,讓國家等一位更高明的領袖出現。然而,戈爾巴喬夫僅僅是為了證明“體制是錯的”,自己是對的,執意人為製造混亂,最終引狼入室,不但終結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更是終結了蘇聯。“八一九事件”後,葉利欽再也不必顧及面子,戈爾巴喬夫當真成了個無用的傀儡。

抹黑列寧和斯大林只是個開始,最終目的是全盤否定蘇聯體制

諷刺的是,直到蘇聯解體前夜,他甚至以為這個體制還能撐至少30年,讓他繼續折騰。而兩手空空的戈爾巴喬夫用各種酸溜溜的言語“清算”自己過去的政治敵人時,葉利欽卻對他滿心感激,前者曾不止一次表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自己都不願意將戈爾巴喬夫當成一名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