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女兒」周豔萍為了那一句“禮成”

10月14日,一場氣勢恢宏、大度雍容的祭祀軒轅黃帝大典活動在縉雲仙都舉行。伴隨著司儀宣佈“禮成”,仙都管委會籌備組工作人員周豔萍那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從1998年第一次軒轅黃帝祭典至今已有23年,每一次,她都參與其中,每個環節,她都瞭如指掌。

籌備工作,涉及單位多、參與人員廣、組織任務重,服務保障工作事無鉅細。周豔萍和她的團隊一直在幕後默默付出,活動背後凝聚的是鮮為人知的努力。

“一路走來,有幸見證祭祀軒轅黃帝大典活動一次次推向更高的層次,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周豔萍目光堅定而有力。

初遇祭典,5斤重的迎賓牌凌空舉了半小時。

1998年10月,周豔萍進入縉雲縣仙都風景旅遊管理局,上崗後接到的第一個大型任務就是參加祭祀軒轅黃帝大典活動。這是重建黃帝祠宇後,第一次恢復仙都黃帝祭典。

“當時我被分配到的工作是迎賓。總共8個‘禮生’,我是其中之一,心情特別激動。”時年20歲的周豔萍非常珍惜第一次參加祭祀軒轅黃帝大典活動。提前一個多星期,周豔萍對比了多家裁縫店後,選擇了縉雲縣城老電影院邊上當地一家最有名的裁縫店,量身定製了一套旗袍。因為剛進入單位,一個月工資只有300元,但這套衣服就需要100元,化妝花了25元,周豔萍覺得值得。

重陽節那天凌晨3點,周豔萍就早早地起床了。景區門口已經被圍得水洩不通,用“萬人空巷”來形容毫不為過。那年特別冷,但人們還是連夜從四面八方趕來,為的就是目睹莊嚴肅穆的那幾十分鐘的慶典儀式。

「浙西南女兒」周豔萍為了那一句“禮成”

1998年,周豔萍(右二)第一次參加祭典擔任“禮生”

“當時的黃帝祠宇面積沒有現在這麼大,只有到主殿臺階這裡,臺階的周圍擠滿了人。丁步橋兩側臨時搭建的通道也全是人,後來的資料統計有15萬人左右,熱鬧非凡。”周豔萍指著臺階和記者比劃了當年的位置。她清楚地記得,站在迴廊旁,自己拍下了第一張照片留念,照片上的她,稚嫩的臉龐洋溢著一份特有的自信。

“當年的迎賓牌又大又重,足足有五斤,手舉得又酸有痛。後來迎賓牌進行了改良,現在使用的就只有當年的三分之一重了。”人們都穿著毛衣和羽絨衣,但是“禮生”只能穿著薄薄的旗袍,凌空手舉迎賓牌,保持一個動作半個多小時一動不動,等到將所有的嘉賓引導到位,站好位置,才能將迎賓牌放下。慶典結束回到家,周豔萍累趴了,倒頭就睡。那一夜,連做夢,她的嘴角都是上揚的。

兩度升格,揭秘祭祀大典背後的那些事兒

2006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主辦單位變更為麗水市人民政府,2021年主辦單位變更為浙江省人民政府。隨著活動規格更高、標準更高、影響更大,周豔萍的工作也漸漸地向多個崗位轉變。聯絡各個單位,對接各級媒體,聯絡嘉賓,確認人員。總體統籌全面分配協調執行各項工作。

如今,周豔萍是大夥眼中的“管家”,祭典大大小小的瑣事她都要管。記者問她:“具體負責哪塊工作?”她的回答是:“全面協調。”

每次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周豔萍都感到壓力大,她考慮的問題太多太多:天氣怎麼樣?服裝是否都合適?音響是否發音正常?演員是否安全……各種服務她都要確保保障到位。

「浙西南女兒」周豔萍為了那一句“禮成”

“敬上高香”儀程裡用到的香是怎麼來的?周豔萍的要求是“香要求筆直,不能有一點的彎曲”。為了達到這個標準,工作人員挑了1000根香才挑選出5根尺寸長短一致、顏色相同、沒有任何彎度的香,這一挑就是足足一天時間。

進貢的橘子是怎麼誕生的?“挑結實的,連串的,不能單個,大小和形狀都要統一。”工作人員挑了幾個籮筐才挑出30個。為了防止橘子從盤子裡滾落下來,周豔萍特意叮囑要用細細的綠色的線將每個橘子都串好,不仔細看完全看不出串線的痕跡。

「浙西南女兒」周豔萍為了那一句“禮成”

周豔萍在服裝間整理演員服裝。

伴隨著縉雲黃帝祭祀大典級別的逐級提升,所牽涉到的各項工作更加專業化。周豔萍對服裝的管理非常地細緻,最早的祭典只需要90套衣服,現在已經增加到了400多套。“為了節省成本,以前用過的能用則用,有些需要改的就請師傅改一改。”周豔萍為此專門購置了裁縫機和敲邊機,將裁縫師傅請進景區,專設了服裝區。“有些衣服是外地運送過來的,最貴的服裝價格高達6500元一套。”周豔萍深感肩上責任之重,每年祭典一結束,她還有很多的掃尾工作要做,服裝不能放在景區,要運送到專門的服裝間,並保持清潔乾燥,時常還要過去看看。記者採訪時,幾個師傅還正忙著趕工。因為迎賓員服裝前後長度一樣,周豔萍特意交代了裁縫師傅進行修改,將前裙襬修剪後略短於後側。“這樣走臺階時就不會被踩到了”。

「浙西南女兒」周豔萍為了那一句“禮成”

周豔萍在飛龍製作現場。

龍騰中華是整個祭祀大典的高潮,這樣一條身長56米、寬1米的“飛龍”是怎樣“出籠”的?如何能順利地出現在現場?最好的辦法是請專人現場製作。

從2013年起,陝西西安的製作師傅夏發明被邀請到縉雲,今年已經74歲高齡的他常被周豔萍的熱情服務所感動。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周豔萍一直和他保持聯絡,噓寒問暖。夏師傅笑稱:“豔萍就像我的女兒一樣親。”

每次夏師傅帶著他的團隊到縉雲,不管到達時間多晚,周豔萍都親自去接他,安排好住地後,她一天要為他接送三四個來回。“她工作認真負責,很細心,凡事都能想在我的前面,每次來縉雲有什麼需求都能想方設法幫我解決。”夏發明說製作飛龍的工具多,涉及的材料也多,有次為了找到2公斤的萬能膠粘龍身的竹篾,周豔萍找了很多家店才找到。晚上10點多鐘,店家已經關門,她特意讓老闆趕到店裡開了門,買到萬能膠後隨即送到製作飛龍的現場她才安心。她說這樣才不會耽誤第二天夏師傅的飛龍製作。製作好的飛龍龍身可以摺疊,只要在現場衝上氦氣即可,可是龍頭寬5米,不能有任何的損壞,為此,周豔萍專門找了貨車,在車上鋪上一層泡沫後再鋪一層絨布,確保龍頭完好送達。

「浙西南女兒」周豔萍為了那一句“禮成”

周豔萍在和工作人員對接音響播放注意事項。

如何才能保持現場秩序有條不紊?周豔萍對各個人員的分工進行了均衡,“這麼多年下來,有些工作人員被分配到門口的崗位,他們心裡不免會有情緒,一次都沒看過祭典儀式,我就得跟他們做好思想工作,儘量讓每個人都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點位。”為了防止插頭鬆動影響音響,她還特意安排了專門的人員管理。“別小看一個小小的插頭,萬一出現問題就會耽誤時辰,這可不能有半點的馬虎。”周豔萍說道。

夜以繼日,熬過最長的夜到次日凌晨四點半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周豔萍和她的團隊一直堅守在崗位上。舉辦祭典前的兩三個月並不漫長但卻十分緊張,週末無休,節假日無休。

從6月份開始,周豔萍每天與時間賽跑。每一天的工作從早上8點就開始了——參加每天的晨會、到籌備委員會彙報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對接各個單位。常常早上出門,晚上12點才到家,每次回家女兒早就進入夢鄉,甚至有好幾天都沒有見過女兒。

「浙西南女兒」周豔萍為了那一句“禮成”

周豔萍在和工作人員共同探討花籃製作。

記者採訪她的當天,她一忙起來就顧不上吃飯,中午一點還在景區,晚上忙到7點30分才想起盒飯送到已經一個多小時,“再不吃又是冷飯了……”身邊的同事心疼地提醒她,開完會後她才放下手中的工作,扒幾口又繼續修改方案,聯絡製作團隊,確定相關活動的內容。“我不是最辛苦、最優秀的,但是我一定是最努力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完成每一個任務。”周豔萍問心無愧的對自己說,“連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動到了。”

周燕萍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10月,在製作PPT彙報材料的一晚,她和同事們一直從白天忙到深夜,當完成任務後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單位大門,已是第二天凌晨四點半。這時,街道門口的豬肉攤老闆看到他們,好奇的問:“你們竟然也這麼早上班啊?”“我們昨天就上班了”,她會心一笑,透著一份自豪。回到家簡單洗漱後,早晨8:30的辦公室依然是她忙碌的身影。周豔萍說,不知道多少趟往返於與各部門單位對接,不知道多少次與各個點位的人員進行溝通。工作量之大,籌備活動的每個人都處於緊繃狀態,時間一長,也就適應了這樣的快節奏。

“只有當司儀宣佈‘禮成’,我才能夠鬆一口氣。只有活動結束的那晚,我才能睡個安穩覺。”周豔萍說。

轉載自:指尖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