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億畝耕地保有量任務得到完成

經濟日報北京10月29日訊(記者黃曉芳)2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自然資源領域抓生態、促經濟、保民生,三管齊下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陸昊說,根據“三調”成果,雖然我們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完成了2020年18。65億畝耕地保有量任務,但形勢依然嚴峻。耕地“非糧化”是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從第三次國土調查來看,耕地過去十年主要淨流向了國土綠化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目前的問題主要在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規則、節奏和管控上。同時,程式性、實質性違法佔用耕地的問題仍然時有發生。2020年的土地例行督察發現各地存在違法違規建設佔用破壞耕地的問題7371個,涉及耕地70。47萬畝。

他表示,我國將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同時科學確定目標,強化責任考核。當前,我國已選擇五個省份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和三條控制線劃定,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和耕地保護紅線的劃定試點。此外,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

陸昊表示,從第三次國土調查結果來看,城鄉建設外延擴張的態勢還沒有根本扭轉。他介紹,我國城市和建制鎮的用地總規模為1。55億畝,村莊用地總規模為3。29億畝,在城市和建制鎮當中,低效閒置用地問題突出,村莊用地總量過大、佈局不盡合理。

第三次國土調查顯示,過去10年,全國建設用地總量比第二次國土調查增長26。5%,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9。4%,同期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由48。3%增加到62。71%,建設用地增加與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總體吻合。

陸昊表示,未來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全社會都應該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政府部門也將出臺新規和標準全面提高用地效率。

據悉,我國將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建設用地總量和佈局的合理管控。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以後,城鎮建設必須嚴格限定在開發邊界範圍內。

同時,我國將嚴格實施年度新增建設用地的規模控制。要堅持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跟著專案走,跟著好專案走,跟著可持續發展的專案走。首先保證基本民生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我國還將大力度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繼續完善增量安排與消化存量掛鉤的機制,鼓勵各地更大力度地處置批而未供的土地和閒置土地。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注重推動城市更新。

另一個重大措施是強化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將完善修改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的建設用地使用標準。陸昊表示,新上專案要特別強調節約集約的水平。同時全面開展各類開發區和園區的用地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