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組織曾有300萬之眾,盛極一時,但因為一個錯誤,而走向了衰落

衝鋒隊,是上世紀20~30年代活躍於德國的一個準軍事組織。彼時,德國的國家局勢動盪不安,各方勢力紛紛登場。希特勒便趁此有利時機,依靠衝鋒隊作為“馬前卒”,而擴充套件自身的實力。憑藉著人數眾多的衝鋒隊,希特勒於1933年掌控了國家大權。在這一過程中,衝鋒隊可謂居功甚偉。同時,衝鋒隊仗對希特勒的功勞,其成員也迅速發展到200~300萬之眾。

該組織曾有300萬之眾,盛極一時,但因為一個錯誤,而走向了衰落

只是,希特勒在坐上高位之後,便開始打壓衝鋒隊了。1934年6月,希特勒發動了著名的“長劍之夜”,對沖鋒隊高層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在此事件中,包括領袖羅姆在內的眾多衝鋒隊頭目慘遭厄運,他們或被監禁,或被槍決,下場都很悲慘,而大批衝鋒隊成員也被強制脫離組織。經過了“長劍之夜”的打擊,衝鋒隊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是勢力一蹶不振,在德國的眾多軍事組織之中淪為了“配角”。

該組織曾有300萬之眾,盛極一時,但因為一個錯誤,而走向了衰落

我們不難發現,衝鋒隊由盛到衰的這段歷史,完全可以用“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古話加以概括。那麼,衝鋒隊對於希特勒而言居功甚偉,卻為何又慘遭希特勒清洗呢?而筆者認為,其中有一個原因很重要,那便是衝鋒隊犯了一大錯誤企圖掌控軍權,與德國國防軍站到了對立面,迫使希特勒必須在二選其一。最終,希特勒選擇了國防軍,放棄了衝鋒隊,這要從希特勒的短期戰略與長期戰略說起。

從短期戰略上講:希特勒想要鞏固地位,就必須安撫國防軍

眾所周知,德國自1871年統一時起,便是一個以軍事貴族為主導的國家,軍人在國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德國國防軍代表著德國軍人的利益,對德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軍隊遊離於國會之外,是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德國的任何勢力想鞏固權勢,就必須先得到軍隊的支援。1933~1934年之際,希特勒剛剛當上德國總理,權力基礎還不是非常穩固,所以非常需要得到國防軍老資格軍人的信任。然而,勢力急劇膨脹的衝鋒隊,恰恰想取代國防軍的位置。為此,希特勒只有鎮壓衝鋒隊,才能安撫國防軍。

該組織曾有300萬之眾,盛極一時,但因為一個錯誤,而走向了衰落

從長期戰略上講:希特勒要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就必須依賴國防軍

我們都知道,希特勒的終極野心是“征服世界”,他想要實現自己的這個野心,就需要軍事專家和職業軍人的幫助。衝鋒隊能勝任嗎?顯然不能,因為衝鋒隊不是現役的正規軍隊,衝鋒隊的“兵”多數並非職業士兵(儘管衝鋒隊中也有前軍人),難以馳騁疆場。同時,衝鋒隊自1930年以來盲目擴充,整個組織變得魚龍混雜、紀律渙散,更無法承擔希特勒的“重任”。而彼時的德國國防軍,雖然被《凡爾賽和約》限制在10萬兵力以內,但是其基幹和精銳力量都保留了下來,經過重建之後,又將是一支實力強大的武裝力量。因此,當衝鋒隊與軍隊發生矛盾後,希特勒便選擇了國防軍。

該組織曾有300萬之眾,盛極一時,但因為一個錯誤,而走向了衰落

總的來說,衝鋒隊已經功高震主,同時選擇了錯誤的路,自然會遭到希特勒的打擊。從另一個角度講,希特勒掌握大權之後,主要的工作重心已經轉移到了國家建設之上(為大戰做準備),而衝鋒隊作為一個誕生於亂世的組織,肯定也不再符合希特勒的利益。當時,除了衝鋒隊之外,鋼盔團等準軍事組織也多被希特勒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