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50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有很多知名度不是特別高的古籍中,往往記載著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例如《古今刀劍錄》中,不但記載道,諸葛亮武藝高強,能將自己的配刀,插入山壁之中;關羽不用“冷豔鋸”,卻親自入山採鐵,打造了一對名曰“萬人”的雙刀,等等。然而,這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武器——刀,卻是東吳名將潘璋的“固陵”,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有說法稱,這把的來歷,非常令人震撼——當初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擒殺,之後潘璋取關羽心頭之血,鑄造了一件刀,就是這把固陵。關羽之勇,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畢竟於萬軍之中斬敵將首級的將領,在五千餘年的華夏曆史上,絕無僅有。不管他的心頭之血,對武器有沒有加成作用,都有些駭人聽聞。

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不過,幸好這個說法,僅是以訛傳訛——雖然潘璋的部將馬忠擒殺關羽一事是真,《三國志·潘璋傳》記載:“權徵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他過後也果然因為此事鑄造了一把刀,名曰“固陵”,卻並非是用關羽心頭之血打造,他鑄這把刀,只是為了紀念此事而已。《古今刀劍錄》原文道:“潘文珪(潘璋字文珪),拜偏將軍,為擒關羽,拜固陵太守,因造一刀,銘曰固陵”。

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而他因為部下擒殺關羽有功,被拜為固陵太守一事,在《三國志》中也有相應的記載。《三國志》曰:“權即分宜都巫、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也就是說,關羽被擒殺之後,孫權特意將巫縣和秭歸劃為了固陵郡,並將潘璋封為了太守。當然了,潘璋雖然沒有做出,用關羽之血鑄刀這樣堪稱傳奇的事情,但是他的經歷,本身就可以謂之為傳奇。這是怎麼回事呢?

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眾所周知,雖然在漢末三國那個亂世之中,很多諸侯都講究唯才是舉,不重出身,但是這一想法真正實施起來非常困難,好的出身和名聲,才是出頭的關鍵。可是這兩樣潘璋都沒有——他不但出身貧寒,還是一個十足的惡霸,或者說是一個老賴,更合適一點。《三國志》中提到:“(潘璋)性博蕩嗜酒,居貧,好賒酤,債家至門,輒言後豪富相還。”意思是說,潘璋非常貧窮,卻非常愛喝酒,所以經常賒酒喝。債主找上門來之後,他卻說等我以後發達了就還。

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當時孫權擔任陽羨長一職,或許沒見過這樣的賴皮,於是覺得潘璋是個奇人,專門招募了百餘人,讓潘璋統領。而潘璋也的確沒讓孫權失望,他平定山賊有功,被升任為了別部司馬。後來孫權讓他維持集市秩序,他也毫無怨言,反而使當地“盜賊斷絕”。後來,因為他數次平叛有功,又能夠真正的為百姓除惡,於是一路升遷至武猛校尉,麾下的部曲也增長到了八百人。

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而他真正揚名,並得到孫權的重用,還是在合肥之戰的時候——當時張遼以八百破之十萬,不但擊殺了名將陳武,還嚇退了同為江東十二虎臣的徐盛等人。這個時候,潘璋原本在第二梯隊,但是看到前面的混亂之後,他衝了出來,斬殺了徐盛等將麾下的兩個逃兵,穩定住了戰局。孫權看重他的驍勇,將他拜為了偏將軍,他讓統領百校。在這之後,他才借部下馬忠擒殺關羽的功勞,再度升遷,並在夷陵之戰後,魏軍伐蜀之時,立下大功。於是孫權稱帝之後,他被拜為了右將軍。

此人是東吳名將,手上有一把名刀,相傳是關羽心頭之血鍛造而成!

雖然在那個亂世之中,從一個惡霸成長為一代名將的事例,並非絕無僅有,但是潘璋的一生,還是足夠傳奇,他的忠勇,卻令人動容。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他“所領兵馬不過數千,而其所在常如萬人。”意思是說,他非常善於統兵,統領幾千人的部曲,能在戰場上發揮萬餘人的戰力。只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縱使他成為了一代名將,其骨子裡依舊是一個惡霸——他不但性奢侈,好攀比,甚至不惜僭越,還非常貪婪,他麾下比較富計程車吏,都會被他殺害,並奪取財物。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這個傳說中,敢用關羽心頭之血鑄刀的名將,實在令人難以評說,畢竟,作為一員將領,他非常卓越;但是從常人的角度來看,他卻非常令人憤恨。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