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而治之的典型案例,蘇聯將谷底和谷口劃給了不同的國家!

費爾干納谷地形如橢圓形碟子,是一個位居天山山脈褶皺帶中的山間盆地,以中亞五國1%的土地面積養活了超過22%的人口,被譽為“聚寶盆”和“中亞明珠”。除以物產豐富著稱以外,費爾干納谷地還以犬牙交錯的邊界被世人熟知,即吉爾吉斯斯坦佔據周圍山地丘陵、烏茲別克擁有谷底、塔吉克控制了谷口。那麼這種犬牙交錯的界線是如何形成的呢?這源於蘇聯在中亞進行的民族識別和民族劃界,其過程大概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分而治之的典型案例,蘇聯將谷底和谷口劃給了不同的國家!

一是1924年10月,蘇聯中央委員會通過了中亞民族劃界和組建新共和國及州的決議,即取消中亞原有的三個共和國,改為兩個加盟共和國、兩個自治州、一個自治共和國。其中,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卡拉吉爾吉斯自治州(吉爾吉斯斯坦)邊界劃定的依據是生活方式的區別,即農耕還是遊牧。經考證,費爾干納谷地的谷底是烏茲別克農民的定居地,故其因農耕屬性被劃入烏茲別克,而谷底周圍的山地丘陵,則因為是吉爾吉斯遊牧民族的活動區而被劃入吉爾吉斯。

二是塔吉克自治共和國的升格。1929年塔吉克脫離烏茲別克,成為了蘇聯加盟共和國,此外,其還獲得了費爾干納谷地的出入口苦盞地區。而蘇聯之所以將塔吉克自治共和國升格,一是為安撫塔吉克民眾,穩定邊疆局勢,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建立一個伊朗語系的加盟共和國,向周邊國家投送政治和文化影響力。

分而治之的典型案例,蘇聯將谷底和谷口劃給了不同的國家!

三是1936年隸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哈薩克和吉爾吉斯自治共和國升格為了蘇聯加盟共和國。至此,費爾干納谷地一分為三的格局基本成型。在這樣的格局下,各方過得都不太舒服。

佔據山地丘陵的吉爾吉斯斯坦只能在高處望洋興嘆,無奈地看著其他民族在肥沃的平原區耕作。擁有谷底的烏茲別克則因為失去苦盞,導致首都塔什干和費爾干納谷地平原區之間最便捷的陸路通道被切斷了。而塔吉克則一直頭疼於苦盞和首都杜尚別之間的陸路連線,因為苦盞和杜尚別之間隔著幾乎難以逾越的天山山脈。

分而治之的典型案例,蘇聯將谷底和谷口劃給了不同的國家!

中亞是多民族匯聚的地區,長時間的遷徙、雜居和融合,使各民族之間的區別比較模糊,而且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中亞居民長久以來都不是以某個民族,而是以穆斯林的身份出現在國際政治舞臺,所以當地出現了種族突厥化和宗教伊斯蘭化的趨勢。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卻逆勢而為,用行政手段強行將區別不大的族群劃分成不同的民族,並限定了他們之間邊界。當然蘇聯此舉的目的主要是以分而治之的方式,消除建立統一的伊斯蘭國家的可能性,以加強對中亞的控制和消除地區整合過程中的隱患。

分而治之的典型案例,蘇聯將谷底和谷口劃給了不同的國家!

在蘇聯時期,因為中亞各個加盟共和國均由蘇聯中央管轄,所以費爾干納谷地中犬牙交錯的界限並不會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實質性影響,但是蘇聯解體和中亞各國紛紛獨立後,原有的行政邊界變成了不能輕易跨越的國界線,原本的友好關係也因為邊界爭端和越境通行等問題變得不太穩固。時至今日,涉及邊界的議題仍是觀察中亞各國之間關係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