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只講好的一面,實情卻很少有人知曉

導讀:商鞅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商鞅變法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商鞅變法迅速增強了戰國時期秦國的實力,並令之快速發展成一個大型的霸權諸侯國家,為秦國最終滅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應該說,沒有商鞅,就不會有秦國的快速崛起,秦國如果最終能一統江山,時間也會需要很久。按道理說,商鞅是秦國的大功臣,應名留青史,但他最終被殺後還被車裂。這是怎麼回事呢?他的死說明了什麼問題?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只講好的一面,實情卻很少有人知曉

背景: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開始改革。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度崩潰,中央集權制度確立。在這一時期,鋼鐵工具的使用和畜牧業的逐步推廣,導致了原來的國有制逐漸被私有土地制所取代,產生了業主和農民兩個對立的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新的軍事擁有者要求相應的政治權利,導致社會秩序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進行政治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規則。像魏國的李悝和楚國的吳起。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戰國時期,為了廢除舊貴族的特權,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新的地主階級相繼開始了改革運動。諸侯國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在爭霸鬥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不被其他國家吞併,幾個國家競相實行富國強軍的改革,為了增強秦國的實力,秦孝公引進人才,改弦更張,商鞅得到重用。

是怎樣變法的:當時秦國地處邊遠地區,遇到困難時,實行人治,觸犯了法律。如果要修改法律,就要讓市民信任和適用,商鞅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所以他想辦法派人在中心修一棵大樹,並貼了一張告示。他們說任何能搬到北門的人都能得到十枚金幣。按照現在的價格,秦國一枚金幣相當於2萬多元,十枚金幣差不多是30萬元。獎品太多了,就只是搬一塊木頭。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但沒有行動。因此,商鞅在獎勵金加上50塊後,現在已經相當於100多萬元。有人認為,這並不是很難?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是一個非常富有的日子。商鞅為此履行了承諾。這是教科書中“徒木立信”的故事。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只講好的一面,實情卻很少有人知曉

從一到十,從十到百,從一到整個秦國,商鞅制定了一部新法並付諸實施。這裡的新法是指原法的變更。新法的頒佈實際上是法律的變更。

變了哪些法:商鞅的變法主要有兩次:第一次主要內容是連坐法;鼓勵軍人多殺敵的軍功法;發展農事生產的重農抑末法令以及建立加強集權統治的郡縣制度。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有:耕田連線的廢井田、開阡陌;廢除分封制而建立類似於清朝的官僚直接統治制度(此制度極大促動了當時權貴的利益,是造成商鞅最終死於非命的核心原因);將都城櫟陽遷往咸陽。

積極影響:農業方面,農業大幅度增長,農民積極性提高,農業終於得到了快速發展;在軍事上,士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軍事技術手段的影響下,士兵不去殺敵,更不用說進入貴族階層,連飯都吃不飽,只要殺掉一定數量的敵人,就可以立馬當官他們的生活水平和地位將立即得到提高。秦軍在戰場上,一手拿著頭,一手拿著劍,追擊敵人,被稱為虎狼之師,作戰能力迅速提高;廢除貴族制度,改為官僚制,嚴重限制了貴族對國家資源的浪費,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迅速增強了秦國的國力;在處罰方面,連續坐法的方式使官民不敢抗拒,有利於主導權的迅速集中,是上述制度迅速實施的有力保障;秦都咸陽重心向中原靠攏,為後來六合統一創造了條件。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只講好的一面,實情卻很少有人知曉

改革後,僅僅十年的時間,秦國迅速崛起,開始淹沒其他弱國。中原其他國家對秦國的輕視已經變成了恐懼,後來,軍官孫斌率領六國軍隊進攻秦國。改革的最終含義是,它已經構成了秦國治理整個國家的完整基礎,沒有商鞅的改革,即使秦國最終能夠統一六國,未來的時間也會非常延後。對秦國來說這是一場非常具有積極影響的變法。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較為完整的變法運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透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同時,增強了國力,實現了國富民強。它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歷史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秦國商鞅的改革,使秦國經濟發達,軍事強大,它也成功地將法家思想帶入上層社會,影響了中國人民兩千多年。

成功的原因:改革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和秦國國情。新興地主階段的需要是改革成功的基礎,這項改革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援。改革措施落實有力,改革措施完備。法家思想的傳播和商鞅對保守勢力的爭論,為改革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消除了改革的阻力,商鞅謀劃周密,宣傳充分,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比如,徒木立信,已經深深地紮根在人民群眾的心中。有很多時間,執行是多年的,這樣公民才能適應和接受。

商鞅為什麼死: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亡,惠文王登上歷史舞臺。貴族們的機會來了,輪番到惠文王面前進讒言,說商鞅權力太大,又有兵權,又本來不是秦國人,有謀反的心。惠文王本就與商鞅有矛盾,這時哪能不被說動?於是,下令捉拿商鞅。商鞅的死最終說明一個問題,功臣能否享受功勞帶給他的勝利果實,不在於功有多大,而僅在於能不能碰到一個好老闆。這是古代的普遍現象。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只講好的一面,實情卻很少有人知曉

商鞅的死並沒有得到後世的同情。《史記·商君列傳》中,對商鞅的評價較低,認為他只是取悅國君,用的是小人之述。《舊唐書》將商鞅列入酷吏行列,認為這造成了民眾大量死亡,也是秦朝最終二世短命的原因之一。後世多數評論認為,商鞅死後還被車裂,是咎由自取。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期待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