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滿清入關,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屠殺!

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統治者將封建統治那一套玩得爐火純青,如何讓外族政權在中原站穩腳跟?

那就要像釣魚一樣,透過“剃髮易服”、“文字獄”等方法,引出那些不肯歸順滿清的“頑民”,將這些刁民一刀切,一了百了。每個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剃髮易服”,且先來看看在這起事件中滿人屠殺了多少“頑民”。

為什麼說滿清入關,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屠殺!

一、有多少人因“剃髮易服”而死?

雖然作為勝利者的滿清統治者粉飾了清史,但我們仍能從其他渠道瞭解到這場全國範圍的屠殺究竟殘害了多少人。

自明末滿人入侵中原開始,各地便開始零星出現了類似的屠殺事件。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帶領八旗兵打下了遼陽城,打下城池的第二天努爾哈赤就頒佈了一道法令,那就是強令老百姓將頭髮剃成滿族男人的樣式,就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那種“削髮垂辮”的模樣。

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平白無故就讓人剃掉頭髮,著實讓當時的老百姓難以忍受。為了表示抗議,人們殺掉了傳達“剃髮令”的滿人,集體退守到江邊,與野蠻的滿人勢不兩立。努爾哈赤聽說後,立即派出一支軍隊前往江邊,逼迫老百姓放棄漢民的傳統髮型。

就這樣,一場因為髮型而引發的戰爭爆發。

為什麼說滿清入關,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屠殺!

嚴格來說,這並非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老百姓能有多少戰鬥力?滿人三下五除二打贏了這群硬骨頭的漢民,將他們趕下鴨綠江。在我國的史料中,很少出現關於這起事件的記載。所幸,這起慘案並沒有被塵封,我們仍能從朝鮮文獻中找到相關的文字。

崇禎十七年,類似的慘案再次發生。滿人突破了山海關,在佔領區內立即頒佈了“剃髮令”。還是崇禎十七年,京城淪陷,攻佔北京的滿人不但頒佈了“剃髮令”,還頒佈了“易服令”,非但限制了髮型,還禁止老百姓穿著漢服。

壓迫換來的,自然是反抗,從山海關乃至北京一帶的漢民,紛紛對條令表示不滿,嚴詞抗議,與滿人勢不兩立。經過幾次血腥鎮壓後,滿人見仍無法取得成效,終於意識到清廷對漢民的教化不夠。為了防止民變,統治者不得不暫時廢止這一法令,等待時機成熟。隨著清軍橫掃江南,中原九成領土落入滿人之手。

值此之際,清廷覺得時候差不多了,重審“剃髮易服”的條令,並開始殘害那些不肯配合的漢民。這場鎮壓,總共持續了近四十年,幾乎所有敢於站出來為漢族傳統鳴不平的老百姓,全都掉了腦袋,只有“順民”倖免於屠殺。

在常熟的鎮壓中,超過五千人人頭落地,幾千人被清軍擄走,不知所蹤。在福山,所有當地人全部死於清軍刀下,無一倖免。更血腥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由於死難者人數太多,我們根本無法從文獻中獲取具體數字,只知道至少一千萬人在“剃髮易服”事件中喪生。

為什麼說滿清入關,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屠殺!

二、關於“剃髮易服”的申辯。

前段時間,偶然在論壇上看到有作者為“剃髮易服”伸冤,稱這起事件歸根結底就是誤會一場。我們且來看看,這種說法究竟有怎樣的論調。

首先,古代人與現代人的觀念有天壤之別。活在古代的人,他們的言行舉止或穿著打扮,是要受到約束的。也就是說,每個人的日常行為都是非自由的,需要受到禮教的規範。所以,在當時人們能穿著的服裝非常有限。受到這種限制的,以女性居多,由於婦女在出閣以前,連人身自由都沒有,所以她們更沒有服裝上的自由。在當時,想要穿得時尚根本不可能。

其次,古代皇帝的命令就是天命,在其下才是父母之命。如果忠與孝發生了衝突,古人大多會選擇前者。滿人入關之後,滿族皇帝就是天子,他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每個人都要遵守。倘若,古代父母要求孩子穿著某件衣服出門,每個孩子都要遵守,那麼皇帝若要求老百姓穿著某種樣式的服裝,為人臣子者更要遵守。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與“剃髮易服受之天命”之間,相信每個古人都能做出取捨,所以剃髮易服並不是那麼難遵守的法令。

最後,“剃髮易服”並不是一種侮辱,古代具有侮辱性質的肉刑有不少,例如刺面等刑罰。滿族皇帝當時並非想侮辱漢民,只是讓他們穿著和自己一樣的服裝,剃和自己一樣的髮型而已。之所以“剃髮易服”會釀成悲劇,是因為清廷沒有及時向人民澄清這一點,加上當時作亂的漢民太多,所以才會釀成慘劇。

為什麼說滿清入關,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屠殺!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完全是大放厥詞。

首先,漢服博大精深,雖然穿漢服的朝代對百姓著裝有一定要求,但大部分要求都是些避諱皇室服色、避諱龍鳳紋樣等,總體來說老百姓的穿著打扮是非常自由的。就算是未出閣的女子,她們亦可在閨房中做女紅,縫紉自己喜歡的服飾。且看古代的名畫中,不論畫中出現多少人,他們的服裝也是顏色、樣式各異的。將漢服強行變更為滿服,嚴格限定顏色、紋樣,這才是扼殺著裝自由。

其次,雖說在古代“天命”要大於“父母之命”,但也要看“天命”是否合理,如果是不合理的“天命”,那就是暴君之命。對這種天命,老百姓站出來造反何錯之有?

最後,滿族的服裝和髮型是否符合大眾審美呢?對於滿族的服飾和髮型,相信當時絕大多數漢人都會覺得彆扭,甚至是不順眼的。穿著難看的服裝,梳難看的髮型,這難道不是一種侮辱嗎?退一步來講,若滿族皇帝沒有侮辱漢民之心,“剃髮易服”為何會成為一種強制性法令呢?就算朝廷沒有及時向民眾澄清剃髮易服的必要性,為何要對不肯遵守的百姓痛下殺手呢?

說白了,滿清皇帝就是想侮辱、奴役、欺壓漢民,不將他們變成順民絕不善罷甘休。若非如此,一千萬的死亡數字又是如何出現的呢?

為什麼說滿清入關,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屠殺!

三、我來說說復興的漢服。

對於破壞其他民族文化這種事,相信每個歷史愛好者都會對此嗤之以鼻。說起來,“剃髮易服”與“漢服”之間存在的矛盾是與生俱來的,它們所代表的又是兩個民族截然不同的文化,所以在整個清朝關於“滿服”與“漢服”之間的爭鬥就沒有停下來過。

滿清統治者所施行的“剃髮易服”普及全國,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四十年。在這充滿血腥味的四十年裡,堅持穿漢服的百姓大多遭到屠殺。不過,與網路上“剃髮易服無漢人”的論調不同,其實當時有不少有血性的漢人礙於淫威換上了滿服,但他們仍致力於復興漢服的運動中。這一群人,只是對生命做出了妥協,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民族傳統。

不過,由於清廷的壓迫,復興漢服的運動只能隱藏在暗中,沒能擴大規模。直到清末民初,復興漢服的呼聲才越來越高。我國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先生,就是近代漢服復興運動的先驅。雖然,章太炎不是近代第一個穿漢服的人,但章太炎先生卻被譽為“近代漢服第一人”,因為他掀起了漢服復興運動的開端。

很多現代人在看到章太炎穿著的那件“漢服”後,往往會提出質疑:這不就是日本人的和服嗎?在流亡到日本的時候,章太炎先生將和服的樣式修改為漢服,並從自身做起,開始身著漢服,不忘自己的民族身份。我們知道,和服是由漢服演變而來的,二者之間比較類似,所以修改起來也比較方便。畢竟由於清統中原數百年,市面上已難尋漢服樣式,章太炎先生只能用這種方式製作漢服。

夏震武與章太炎一樣,精研儒學的他崇尚古風,為效仿古人,夏震武將自己的長髮束起,並換上傳統漢服。除了夏震武之外,張大千先生也始終致力於復興漢服,在前往歐洲時,張大千始終穿著具有漢族特色的服裝,哪怕自己顯得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也絕不換西裝。李叔同、袁世凱等人,也都是行走在漢服復興路上的先驅者。在當時,復興漢服已成為一種態度與趨勢。

為什麼說滿清入關,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屠殺!

所幸,“剃髮易服”與“漢服復興”之間的戰爭已經結束,狹隘的民族觀念退出了歷史舞臺。我們生活在平等的天空下,享受著由前人換來的自由人權。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漢服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APEC會議中,我國領導人穿著的亦是更符合現代審美的漢服。到了今天,漢服已“復”,更重要的就是漢服之“興”。可以說,復興漢服,不但是要復興服飾,還有漢服所代表的傳統文化。

參考資料:

【《清史稿》、《剃髮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