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古以來,一個王朝的基礎便在於最底層的百姓。身為一個王朝的領導人想要坐穩自己的寶座,那便要將政務的重心放在百姓的身上,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王朝興衰之根本。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朱元璋是中國一位較為特殊的皇帝,他不僅僅是中國十大傑出皇帝之一,還是唯一的“乞丐天子”。以最低微的身份躋身世界上最高的地位,如此的逆襲難免會讓人熱血沸騰,心中想著自己的皇帝夢。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可是好景不長,原本以為以後都可以不愁吃穿,只要化緣便可以生活的日子,在沒過多久後便不存在了。因元朝末年階級矛盾惡劣化,各地四處戰鬥不斷,百姓不得已四處搬遷。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在饑荒的年代裡,人們早就便沒有了所謂的信仰,他們相信的只有一句話——民以食為天,吃不飽那便什麼都是問題。如此的大眾心理使得化緣為生朱元璋被迫幹起了類似乞討的“化緣”。

適逢起義軍盛行的年代,朱元璋不甘生命就此度過,於是乎便就近加入了起義的隊伍,

成為起義軍中的一人。經過朱元璋自己多年的打拼,朱元璋成為了天下大勢之一,與陳友諒、張士誠等人一同爭奪皇權。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朱元璋靠著自己敢打敢拼的精神,先是將陳友諒拿下,接著又將張士誠攻破,隨著一場場戰爭收尾,朱元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曾經脫離漢人統治的幽雲十六州,時隔四百年再次迴歸了漢人的統治。

如此偉績讓人們不得不牢記明朝的貢獻,朱元璋的聲望也水漲船高般的上升。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皇帝,明太祖就此出現在了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在朱元璋成為皇帝后,朱元璋便展現了自己主張的政治中心——愛民。雖然洪武年間有許多官員喪命於此時,但是這個時期明朝百姓卻是最為輕鬆的時期。在待人方面,朱元璋有著自己一套的流程。

主張仁政愛民的朱元璋在上位後,便實行了許多有利於民生髮展的舉措,並且將注意力投入到了農業的發展,此時的明朝正處於“重視農業”的階段。

相較於對百姓的態度,朱元璋對臣子則是另一幅面孔。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朱元璋對待臣子十分的嚴厲,倘若臣子有一絲不利於民的舉措,甚至是貪汙,那麼便將受到朱元璋雷霆般的懲罰,無論是什麼地位的人物,都會受到一視同仁的懲罰,這嚴厲的態度為後續屠殺功臣發出了預兆。

大明朝建立之初,急需要有能力的人擔任各個省份和城鎮的官職。

在市場需要的情況下,明朝初期便展開了一場極大的科舉考試,目的只有一個——網羅人才,以達到穩定時局的最終目的。

但是明朝此次科舉考試的結果卻並不是很理想。明朝首次舉辦的科舉制出現了一個大問題——南北學子問題。當時錄取的學子一共六十一名,這六十一名學子無一例外全部來自於南方,北方學子無一人在其中。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對於科舉現象的震驚,朱元璋在震驚之餘開始著手對學子的調查,於是乎便派人大力調查其中的玄機,希望可以知道此次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經調查,朱元璋發現了不僅是學子全部來自於南方,甚至連考官都是來自於南方,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北歧視便會出現,北方學子受到壓迫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於是乎便出現了科舉學子無一不認識稻穀,只是自以為地寫著自己的文章,甚至有些學子對稻穀評頭論足,沒有絲毫注意力放在稻穀背後的真實含義。

得知這樣的情況,朱元璋立馬命人將涉嫌舞弊的官員一律罷免徹查,並且停擺科舉考試,實行曾經的推舉制度,

以此達到北方文學崛起的目的,讓南北學子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平臺。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

洪武三十年,明朝發生了南北榜案的事件,雖然此次案件讓許多官員丟去了烏紗帽,但是卻使得科舉出現南北榜的結果,最終使得明朝收穫更多的新鮮血液,達到網羅天下能人的目的。

小結

明朝時期的科舉制度是一個起起伏伏的科舉制,它不僅僅停擺了數十年,還採用了類似於推恩制度的方法。這看似落後的方式,實則是朱元璋看透局勢後的正確選擇,一個基於現實和民生的選擇。

朱元璋抬來3筐稻穀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大變又要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