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為鄭國打下雄厚基礎,為何他一死鄭國快速走向消亡?

文: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春秋時代,周王室衰弱,諸侯國逐漸的強大,最囂張的莫過於春秋五霸,但是除了春秋五霸,還有春秋三小霸,也是當時的風雲人物。而三小霸裡面的第一號人物就是鄭莊公了,鄭國的第三位國君。此人從小就很有野心,殺伐決斷,甚至利用自己的親人保住自己的地位,正因為他的“心狠”,他才能獲得權勢和地位,在當時幾乎成為中原霸主。

鄭莊公一生智勇雙全,不僅能搞好外交,軍事,國防一樣槓槓的,而且還能不計前嫌,化敵為友。但他卻以“奸雄”著稱,這是為什麼呢?說到歷史上的奸雄,首當其衝應該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膽大妄為,勢力令人懼怕。但通常能做到這些的人都是很有實力的,這也是鄭莊公具有的特點,他同樣以這樣的方式對待與周天子的關係。他為鄭國打下了如此雄厚的基礎,為何他一死鄭國就快速走向消亡了呢?

鄭莊公為鄭國打下雄厚基礎,為何他一死鄭國快速走向消亡?

那麼他哪裡奸猾?首先體現在對待弟弟和母親的事情上。

武姜生莊公之時難產,過程痛苦,所以導致莊公一生下來就失去了母親的疼愛,武姜很討厭他。而弟弟叔段則是順產出生的,很自然的,武姜就更喜歡叔段。為了叔段,在武公耳邊吹枕邊風,想要奪取國公之位,沒得逞之後又找莊公為她的叔段討要封地。

莊公都忍了,因為他知道與弟母不和,他們早晚會對付自己,莊公早有了防備之心和對抗策略。叔段得到封地之後就開始整軍,佔領西部和北部地區,莊公忍,為的就是讓叔段自己先造反,這樣自己再反抗就不會被說成弒弟,最後弟弟和母親都得到了懲罰,自己不但報仇雪恨還保住了自己的名聲。

《穀梁傳》則謂“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也就是說鄭莊公是處心積慮想殺自己的親弟弟,然後上演的這一齣戲。

這是他的“奸”,其次是他的“雄”。

說到他的身份,他不但是鄭國的國主,還是大周的卿士,這人是真厲害,不但管理著自己的國家,還在周天子手下做事。這樣我們又想到了曹操,性質相同,權勢滔天,既可掌權自己的國家,又能代替周天子去征討其他的諸侯國。這樣的結果,就使得莊公目無周王,權力太大不能控制。

矛盾自然產生了,而且越來越大,於是就在公元前706年鄭國於周王大戰於繻葛。此戰之中就可看出莊公的軍事才華,出神入化,周王完全不是對手,還差點被射死。此戰之後,周王也再不敢逞威風了,鄭國也成為了中原最強的諸侯國。鄭莊公的實力也是人盡皆知。

鄭莊公為鄭國打下雄厚基礎,為何他一死鄭國快速走向消亡?

鄭莊公開啟了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但是也為他死後鄭國的迅速衰亡埋下了伏筆。

鄭莊公雖然作戰厲害,也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國家,但是對於自己的兒子們和大臣卻疏於管理,所以他公元前701年去世之後很快鄭國就發生了內亂,政變,這是他始料未及的。但也都是必然的,他在世時威望無限,但是死後國家的很多弊端都顯露出來了。他的兒子都是能搞事情的人,莊公去世以後,作為嫡長子的世子忽自然的即位了。

即鄭昭公,鄭昭公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治國,帶兵打仗都不錯,更何況莊公還給世子忽留下了很多能人作為助力,比如莊公最信賴的祭仲。這個祭仲也不簡單,根據《左傳》記載,祭仲曾為莊公迎親,而且莊公能順利登上君王之位貌似與祭仲 也有很大關係,不過祭仲也頂多是起到輔助作用。

鄭莊公眾多兒子裡面,世子忽和公子突是最優秀的兩個,本來莊公是想把位置傳給公子突的,但是突的軍功太大,怕日後兄弟相殘的局面發生,於是就傳位給了世子忽,還把公子突交給了宋莊公。但是該有的爭奪一樣也不會減少,莊公去世兩個月,公子突就從宋國回來了,他發動了政變,奪取了君王之位,成為了新的君主—鄭厲公。

鄭莊公為鄭國打下雄厚基礎,為何他一死鄭國快速走向消亡?

鄭昭公的即位看起來就像曇花一現,浮光一躍,變化太快。變化這麼快,自然不是公子突一個人能做到的,和另外兩個人也離不開關係,祭仲和宋莊公,這兩個人都是深受鄭莊公恩惠的人,居然是他們兩個幫忙策劃奪位。動盪的年代,誰也說不準,稍有差錯,歷史就會改寫,如果不是這兩個人的背叛,鄭國的命運會不會不一樣呢?

內亂,政變,使得鄭國元氣大傷,內亂爭奪持續幾十年,鄭莊公創下的基業也所剩無幾了,衰亡是自然的。

鄭莊公不尊周王,與周交惡,自取滅亡。

一開始鄭莊公與周天子交好,還任職大周的卿士,這是個非常明智的決定,但是他未能長久的堅持下來,沉不住氣。在後來矛盾激化的時候,也不給周王面子,讓周天子顏面掃地,周國和鄭國的關係也就此破裂了,鄭國本來就未與多國交好,現在與周國鬧掰了,對鄭國是不利的。

周王並不是漢獻帝,不會淪為鄭莊公的傀儡,周國還是獨立的,周天子還是周天子,鄭莊公沒有認清這一點,事後鄭莊公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也晚了。兩國關係已經僵化了。周桓王怨恨鄭莊公假天子名伐宋,欲興師討伐。

周公諫之曰:"王師以討,勝則勝矣,若失之萬一,徒取衰名於天下也!桓王固欲興師。"

這可看出周王已經堅決要與鄭國翻臉了。

鄭莊公為鄭國打下雄厚基礎,為何他一死鄭國快速走向消亡?

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後期強國崛起

春秋時期有幾個很厲害的國家,在鄭莊公輝煌的時候,稱霸的時候,這幾個國家正在積蓄實力,莊公去世以後,他們就開始紛紛展現自己的實力了。莊公在位期間,這些國家要麼忙於內亂要麼內鬥,有的還在創業期,無暇顧及其他,所以莊公可以肆意稱霸一段。當然不是否認莊公的實力,只可惜鄭國所處位置太過尷尬,他若是生在大國,一定可以有很大作為。

先是齊桓公,齊國乃東方的一個大國,物產豐富,經濟繁榮,齊桓公還任用管仲,推行改革,國家越來越強盛。當時還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樹立了威信,最後使得諸侯國承認了其霸主地位。其次就輪到晉文公,在位期間明賢良,賞功勞,還平定了周室子帶之亂。晉文公善於採納下屬正確意見,不但擴大了軍隊實力還緩和了與他國關係。

鄭莊公為鄭國打下雄厚基礎,為何他一死鄭國快速走向消亡?

還有秦穆公獨霸西戎滅掉西戎十二個國家,稱霸西戎也為秦國日後統一六國奠定基礎。隨後又有楚莊王問鼎中原,楚莊王想要與周天子比較,挑戰周天子的權威,野心勃勃。宋襄公春秋大義,想繼承齊桓公的大業,但未能實現,就因為他的”仁義”。晉襄公垂拱而治,晉景公續霸中原,晉悼公獨霸中原等等,各路諸侯強國蜂擁而起,鄭國確實難以立足。

最直接的就是地理位置實在令人頭疼,四面環繞的全是強國,靠攏這個就得罪了其他的,夾在中間不好做人,到後期就直接淪為沙包了,周圍的國家哪個看它不順眼了,或者想彰顯一下自己國家的實力了,就會攻打鄭國。

所以鄭國的迅速沉淪沒落,是情理之中,也是必然,你們說呢?喜歡的還請不要忘了點個贊關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