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在中國古代,亡於北方少數民族的政權很多,但是以明朝的滅亡最為慘烈,也最被後人唏噓。

明朝先亡於北方流民義軍,後來又被滿人入主中原。跟偏安的南宋不同,大明在1644年滅亡得非常徹底,幾乎沒有翻盤希望。

明朝是個人口接近1億的大帝國,軍隊幾百萬,居然就被八旗給各個擊破,僅一年時間就改朝換代。史學家從軍事、政治、經濟等等方面分析造成明末困局的原因,在近現代得出了很多不一樣的研究結論。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崇禎滅掉閹黨,誅殺魏忠賢,是明朝最後走向崩潰的最大原因。尤其是殺魏忠賢,顯示出了崇禎皇帝政治方面的短視和極端。1644年北京城破前,太監曹化淳就對崇禎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崇禎皇帝只能默然,下令厚葬魏忠賢。

魏忠賢是“閹黨”首領,在史上留下罵名,難道他真的能把握大明朝命運?若他不死,明朝真的能續命嗎?一、明朝皇帝的心病:江南稅收

明清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叫“明朝亡於萬曆”,這一理論出自《明史》。

《明史》記載:“明之亡,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

根據《明史》記載,這位奇葩皇帝居然幾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讓宦官專權,導致國家政治不穩定。萬曆死時,天下的官員居然有一半缺額。而且萬曆年間明朝發動寧夏、播州、朝鮮三大徵,花光了國庫的銀子,讓明朝政府變成窮光蛋。

但是在萬曆死後,不算短命的光宗、天啟皇帝登基後明朝還保持著大局的穩定,朝廷有稅收,遼東有軍餉。天啟年間的明朝局勢穩定,跟江南稅收的穩定密切相關,可以說整個明朝就仰賴這些錢來養活。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明朝的稅收大頭來自江南,這是宋朝以後經濟重心南移的必然現象。

在北宋滅亡後,宋人衣冠南渡,大量人口進入江南地區。經過長時間的開發,南宋時的江南已經更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遠超傳統經濟核心中原和關中。

《宋書》: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亡飢。絲錦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朱元璋在立國時就把首都放在南京,也是為了靠近經濟和人口中心,便於穩定統治。明王朝的戰略就是坐鎮富甲天下的東南,以當地的財富養北方的兵馬,對抗北方的“北元”。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永樂帝朱棣把都城遷到了北京,但是賦稅依然出自南方,有朝廷派官專門轉輸錢糧。“南糧北運”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兩百年,一直維持著明朝的財務支出。但是到了明朝晚期,江南的稅卻不好收了。

中國明朝時期的商品經濟已經十分繁榮,有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這些產業主要集中在江淮一帶。對於當時新興的工商稅,明朝一直在想辦法徵收,但是明中期以後江南士紳集團百般抗稅,想盡辦法能不交就不交,連朝廷都拿他們沒辦法。二、東林黨——江南富豪的代言人

江南地區敢公然抗稅,是因為背後有人撐腰。在當時的朝堂,江南士紳階層有了自己的代言人:東林黨。

經過明朝200年的發展,南方的商人集團和士人集團互相吸收,形成了一個以商業為核心的新地主階層,他們廣殖產業,積累財富,再透過聯姻、考試等辦法,連線成一張人際關係網,在明朝官場形成黨羽。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明末時期江南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士紳們多從事高利貸、當鋪等金融行業,還控制著紡織、採礦、鹽鐵茶等等行業,農業那點稅收已經不值一提。

江南士紳階層富可敵國,“男女老幼皆拖朱曳紫,樂坊佳人夜夜笙歌”,秦淮河畔的繁榮連西方的傳教士都非常驚訝。

但就是這幫富得流油的人,卻不肯為國家上稅,剛開始是逃稅,最後則是擺明了不交,士紳聯合抗稅。

“抗稅”這種情況,在明初那種嚴刑峻法時期是不可能出現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因為朝內有東林黨坐鎮,江南的稅負開始不斷減少,到了萬曆年間,這些清流言官向皇帝“痛陳利弊”,說收商稅礦稅“勞民傷財”,讓朝廷不再向江南收稅。

三、魏忠賢——皇帝的錢袋和打手

江南富甲天下,明朝上下沒人不知道,明朝皇帝也不傻,不會輕易被這些所謂“清流”忽悠。萬曆朝中期,江南田賦已經少得不值一提,所以萬曆皇帝委派了代表中央權力的“織造太監”,南下監督江南商稅徵收。

後來天啟皇帝登基,這位木匠皇帝也想敲打江南豪強,而魏忠賢就是幫他收稅的好手。魏忠賢的對手是東林黨人,這群“清流”在萬曆年間隻手遮天,在萬曆朝末期直接廢掉了工商稅和海稅,讓南方富豪光進不出。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天啟年間,皇帝讓“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代自己管理政務,魏忠賢在中央制定財稅計劃,明朝重新向江南收商稅。此舉雖然遭到東林黨和江南人士反對,但是魏忠賢背靠皇帝,強硬推行政策。

事實證明,只要國家富有,各種矛盾都能內部消化。天啟這個木匠皇帝雖然被人詬病,但因為江南的商稅源源不斷,明朝的邊防卻沒出現過問題。遼東的軍餉照發,工事照修,金人照打,歸根結底就是魏忠賢給皇帝做錢袋子。

除了掙錢,魏忠賢還充當天啟的打手,他執掌東廠時期對官員們嚴加監視,恢復了皇權對清流的壓迫力,減輕了文官“清談誤國”的現象。對付東林黨時,他以受賄和結黨為名把大批東林黨言官革職查辦,殺了楊鏈、左光斗、魏大中等“東林六君子”,讓朝內沒人敢為東南士紳說話。魏忠賢更是派錦衣衛和稅監南下江淮,把一些富豪抄家以求殺雞儆猴,讓當地的豪強乖乖交稅。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這兩棒子打下去,雖然朝內的東林黨恨魏忠賢恨得要死,要“食其肉,寢其皮”,但是大明王朝卻沒有什麼危險。在崇禎登基的時候,大明國庫有2000萬兩白銀,遼東軍餉充足,海內平穩。四、殺了魏忠賢,東林黨肆無忌憚

然而,魏忠賢和他的黨羽被稱為“閹黨”,遭到東林黨正人君子的瘋狂攻擊,但是因為天啟皇帝信任魏忠賢,他的地位沒有受到任何動搖。奈何天啟皇帝是個短命鬼,在天啟七年一次游水過程中落水,差點淹死在水裡。

被救活後的天啟皇帝一病不起,最後23歲就離開人世。他死前傳位給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就是崇禎皇帝。死前的天啟皇帝告訴崇禎。魏忠賢忠貞可靠,可堪大用。後來的人都以這句話為理由,判斷天啟皇帝是個糊塗蛋,被魏忠賢玩弄在鼓掌間,這其實並不符合歷史。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天啟皇帝其實一直都在參與明朝軍事和政策大事,他寫下的詔書都在《明史》有記載,對軍政都抓得很緊。天啟對朝廷上的黨爭也都看在眼裡,東林黨也好閹黨也好,其實都是為權力而互相攻擊,而與閹黨弄權相比,東林黨愛吵架、愛爭勝的習慣對朝政危害極大。天啟皇帝就曾親自批評東林黨:

“每見科道各官屢次紛囂,前有旨,不許擅出私揭。昨覽報,又見揭帖,顯是不遵。全無為國為民,肆行狂噪,囂訟弗已,是何景象?”

魏忠賢的閹黨在中央打壓東林黨,將言官晾在一邊,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言論開放,吏治清明,但是卻真正放大了皇權。魏忠賢在專權時期,皇帝說一不二,中央命令令行禁止,言官不敢抗辯,天啟的權威比萬曆和崇禎皇帝都要大。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結果崇禎皇帝一上臺,僅三個月時間就罷免魏忠賢,掃清閹黨,東林黨人拍掌稱快,一時造成“眾正盈朝”的大好局面。但其實此舉反映了崇禎帝政治上的短視和極端,讓明朝政府再無迴旋的餘地。

這些讀聖賢書、寫八股文出身的文官,個個都有道德潔癖,以正人君子自居。他們表面上一切決定都是為國為民,其實這些人精於算計,愛名好利,善於排斥異己,甚至在內部都互相傾軋。東林黨人凡是有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就會上書和皇帝吵架,導致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崇禎皇帝以為自己能控制朝廷百官,但其實他把這些文官想得太簡單了。東林集團掌權後叫停了江南的稅收,把沉重的稅務負擔分給農民。然而當時天下大旱,百姓飯都吃不上還要交“三餉”,只能激生民變。

魏忠賢不死,明朝能續命多久天啟帝死前遺訓,崇禎不聽果真出事

崇禎帝雖然對官員有任免權,不聽話的就免掉,但是官員也抱團不跟他合作,最後崇禎皇帝面對全國一盤棋,卻落不了一個子。明朝對後金是戰是和,對義軍是剿是撫都難以決定,他的任何決議都有言官反對。連北京城破前,崇禎遷都南方的救命稻草都被言官否決,最後只能吊死煤山。

沒錢打仗,行政效率又低下,崇禎雖然表面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明末的情況也好過晉和宋,但是卻覆滅得非常迅速。

明朝皇帝寵信太監是傳統,這是皇權和官僚集團對抗的自然產物,天啟和魏忠賢這對搭檔一度做得很好。

雖然“閹黨”勢力是很強大,但是能制約文臣,不讓這些君子無法無天,動搖國本。天啟安排崇禎重用魏忠賢,確實是人之將死的肺腑之言,但是崇禎卻沒聽,強硬地處死了魏忠賢。

最後在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才下令將魏忠賢厚葬,但此時他離自己的死期也不遠了。崇禎死時說:“諸臣誤我,文臣人人可殺。”但要是他當年懂文官“清談誤國”的道理,不拔掉魏忠賢讓東林黨無法無天,可能1644年的大明會是另一番景象。

本文作者: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崇禎自盡前為何厚葬魏忠賢?》,劉繼興;劉秉光

2、《魏忠賢:天啟帝的\“外科手術刀\”》,包瑞

3、《倫理政治的內在矛盾與明後期的腐敗——從張居正到魏忠賢》,李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