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能滅太平軍,為什麼滅不了捻軍

曾國藩能滅太平軍,為什麼滅不了捻軍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捻軍的特點,二是湘軍的特點。

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湘軍對付太平天國戰績還不錯,對付捻軍就不行了,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清廷撤換曾國藩,換上李鴻章的淮軍,很快就能把捻軍鎮壓下去。

捻軍和太平軍算同路人,也接受太平天國的封號,但是並不接受太平天國的命令。不過,在太平天國還在的時候,捻軍和太平天國之間在戰略上還是可以相互策應的,至少太平軍攻城略地,建政立國,對捻軍能夠發展壯大起來是有很大的貢獻的。

太平天國的目標是消滅清朝,建立政權,所以太平軍的軍事行動都是服務於一個基本的目標的,也就是攻城略地,佔領地盤。在天京建立政權後,軍事行動主要的依然是這個目標,後期主要是打破清軍的圍堵,保衛自己的根據地。

曾國藩能滅太平軍,為什麼滅不了捻軍

捻軍則和太平軍相反,不以建立根據地和政權為目標,始終保持著比較高的流動性,打仗以獲取物資為目標。所以捻軍的作戰方式是典型的帶有游擊戰特點的方式,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有機會撈一把就撈一把,一看要打硬仗可能損失比較大,就會主動轉移。

湘軍的武器裝備是建立在比較早期的熱兵器的基礎上的,比如火炮,技術比較初級,移動起來很不方便。

所以在面對太平軍的時候,湘軍可以採取以守為攻的戰術,就是不斷的建立堡壘線,層層推進,穩紮穩打,雖然在戰略上湘軍是進攻,但是在戰術上經常是湘軍在防禦。

曾國藩能滅太平軍,為什麼滅不了捻軍

也是因此,有太平軍在內線吸引清軍主力,捻軍就可以在豫蘇魯皖幾省的廣大平原地區大踏步的前進,大踏步的後退,尋找戰機,這就相當於是在外線作戰。所以說,太平天國的存在並持續抵抗是捻軍能夠存在的前提。

太平天國滅亡,內線主戰場沒有了,捻軍就變成了清軍的主演目標,但是捻軍依然堅持以前的尋找風格。好在曾國藩的湘軍也還是老一套,還是用到處建立堡壘據點,試圖把捻軍堵在一個區域內,再逐步縮小包圍圈,進而消滅之。

捻軍比較聰明的地方也在於,每次湘軍的堡壘線建立起來之前,捻軍就會主動出擊,打破湘軍的企圖,跳到圈外去。所以湘軍圍剿捻軍好幾年,勞而無功。

淮軍相比湘軍,優勢在於輕武器比較多,所以機動性比湘軍高很多。所以淮軍在圍堵的同時,也可以用主力部隊追擊,驅趕壓迫捻軍,最後將捻軍壓縮在一個小範圍內消滅。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