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能源緊缺供暖價格漲1倍多,俄媒:自食其果

(觀察者網訊)俄羅斯《觀點報》(Взгляд)11月24日報道,立陶宛供暖成本急劇上升,當地專家把原因推到了俄羅斯頭上。《觀點報》稱,事實上,立陶宛正收穫該國爭取“能源獨立”的結果。

立陶宛能源緊缺供暖價格漲1倍多,俄媒:自食其果

俄羅斯《觀點報》報道截圖

報道稱,多年來立陶宛一直在能源方面爭取從對俄羅斯的依賴上“獨立出來”。為此,立陶宛曾一度放棄了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的長期合同。然而近期,與其他歐盟國家一樣,立陶宛也因天然氣價格上漲而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該國“多元化”的能源政策本應使立陶宛從俄羅斯的天然氣中“獨立”出來,但最終卻將該國與歐盟市場的波動聯絡在一起,導致了能源短缺。

9月中旬,立陶宛宣佈供暖價格將上漲30%。現在,這些警告開始成為了現實。

例如,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居民拉莎所住公寓面積為53平方米,她收到的10月份取暖費賬單為55。19歐元(約398元人民幣),去年則為24。45歐元,對她來說,取暖費用增長了125%。

達利烏斯住在維爾紐斯的一座老房子裡,他的取暖費增加了127%:去年10月他支付了13。3歐元的取暖費,現在已是30。21歐元(約218元人民幣)了。

立陶宛能源緊缺供暖價格漲1倍多,俄媒:自食其果

維爾紐斯供熱廠(資料圖),圖自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網站

《觀點報》稱,維爾紐斯供暖價格沒有穩定下來的跡象。2020年12月,維爾紐斯的集中供暖價格為3。96歐分/千瓦時(約0。29元/千瓦時)。而立陶宛國家能源管理委員會預測,今年12月的費用將達到8。73歐分/千瓦時(0。63元/千瓦時)。這意味著,在今年氣溫與去年相同的情況下,12月的取暖費可能會上漲120%。

在立陶宛其他大城市情況也很糟糕。例如,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納斯(Kaunas)今年12月的供暖價格或為每千瓦時5。28歐分(約0。38元,比去年高45%),港口城市克萊佩達為6。31歐分(約0。45元,比去年高23%),帕涅韋日斯(Panev??ys)為5。96歐分(約0。43元,增長77%),希奧利艾 (?iauliai)為6。88歐分(約0。5元,增長63%)。

能源專家維德曼塔斯·揚考斯卡斯(Vidmantas Jankauskas)說,若今冬歐洲很冷,那麼立陶宛將面臨取暖價格的新一輪上漲。然而,這位專家同時試圖將立陶宛人民的憤怒轉向俄羅斯,稱“莫斯科有意推行這樣的政策,以便給‘自由的’歐洲人制造最大的麻煩”。

揚考斯卡斯預測:“目前還不清楚天然氣的價格會是多少。若某天俄羅斯承諾開始輸送更多的天然氣,價格會下跌;第二天要是天然氣沒有供應,價格會上漲。如果德國監管機構要求(俄方)提供有關北溪2號氣田的更多資料,天然氣價格會再次上漲。博弈一直在持續,而我們不知道去哪裡買更便宜的天然氣。如果今冬溫暖,那麼高價格將不會持續,並將開始下降。但如果天氣寒冷,那麼120%的價格上漲並不是結束”。

另一方面,立陶宛反對派政治研究者瓦丁·沃洛沃伊(Vadim Volovoy)指出,“能源匱乏”(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бедность)這一概念已經在這個國家生根。?考慮到物價上漲,人們不得不節省取暖費。沃洛沃伊說,在這種情況下,立陶宛政府有兩個選擇:要麼全面地解決這些問題,要麼透過各種政治決策尋找方法來略微使價格上漲放緩。

他指出,前一種選擇需要做的包括與供應商簽訂直接合同。?比如,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訂長期合同。然而,這一選擇在今天的立陶宛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立陶宛的政策正是旨在促進能源領域的多樣化,以及減少俄羅斯天然氣的消費。

因此,立陶宛政府正在尋找其他方法,以使飛漲的價格能看上去稍微緩和一點。其中一種選擇是允許對取暖費進行分期付款。當然,這不能解決問題,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問題,避免“群體性騷亂”。另一個折衷措施是從鄰國白俄羅斯處購買可用做燃料的木料顆粒,然而立陶宛目前與白俄羅斯正處於嚴重的衝突狀態。

由於缺少監管機構來控制天然氣能源的價格,立陶宛目前的能源困境在歐盟其他國家也能看到。

俄羅斯能源與金融研究所能源部門副主任阿列克謝·別洛戈裡耶夫(Алексей Белогорьев)指出,這一現象對天然氣市場來說十分典型,對於天然氣市場,沒有人為的或自然存在的(調控)工具。

別洛戈裡耶夫指出,在石油市場上有兩個監管方式,一個是人為限制或增加石油產量的“歐佩克+”;另一個是美國的頁岩油生產,頁岩油對(石油)價格變化反應非常迅速,從而也對能源市場造成反饋。

然而,天然氣市場上沒有這樣的東西。美國的液化天然氣扮演的角色並沒有這麼舉足輕重,而相當於“天然氣歐佩克”的“天然氣運輸者論壇”也只是一個純粹的審議論壇,至少目前不會對任何事情造成影響。

歐盟的超國家結構無法影響境內的天然氣價格,於是立陶宛只能忍受取暖費漲價的狀況。此外,立陶宛為了討好布魯塞爾,一再宣佈致力於發展“綠色能源”。

在歐盟的壓力下,立陶宛政府一度放棄了自己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

,儘管它的存在不僅讓該國能夠滿足自己的(能源)需求,而且還能從熱量出口中賺錢。然而,立陶宛決定發展“環境友好的能源”,並一再報告該國在這方面的“傑出成就”。

公開資料顯示,立陶宛曾以同意關閉伊格納利納核電站作為加入歐盟的條件之一。

該核電站第1單元部分於2004年12月關閉,剩餘的部分佔了立陶宛約25%的發電能力,並提供立陶宛用電需求的70%,第2單元拖到2009年12月31日關閉。

2009年之前立陶宛曾是電力出口國,但2010年至今立陶宛成了電力進口國,成了全歐洲最依賴電力進口的國家。

《觀點報》指出,事實證明,關鍵時刻到來之時“綠色能源”並不能保護一個普通的立陶宛人免受關稅的可怕上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