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看多了,以為毒死皇帝很容易,那你先過了這幾關再說

清宮劇看多了,以為毒死皇帝很容易,那你先過了這幾關再說

清宮劇看多了,嬪妃被下毒的情節比比皆是,大家以為下毒毒死皇帝也是這樣的容易。但這種情節為什麼從來沒沒出現在皇帝身上呢?難道是因為清朝的皇帝都自帶主角光環嗎?

論防毒措施誰最強,那當然還數清朝萬歲爺。

清宮劇看多了,以為毒死皇帝很容易,那你先過了這幾關再說

這可不是憑空想象,來看乾隆12年內務府的一份檔案,上面記載:九月三十日辰初,萬歲爺在宏德殿吃的早膳。十月初一日未正,在重華宮吃的晚膳。當日,又分別在茶膳房和養心殿吃酒用膳。乾隆爺在短短不到48小時之內,用餐地點就換了三個。可見他用膳的地點和用膳的時間隨機性是特別強地,而其他皇帝也應該如此。

單就這一點來看,給皇帝下毒的難度就已經很高了。要是有人收買御廚來下毒呢?那樣的話會得逞嗎?

清宮劇看多了,以為毒死皇帝很容易,那你先過了這幾關再說

那也是自尋死路。因為給皇帝負責提供膳食的地方叫御膳房。御膳房雖然是由內務府直接領導,但管理御膳房的大臣通常都是由皇帝直接指派的,是親信中的親信。出於安全考慮,御膳房規定:每一眼爐灶由三個人負責,一人掌勺,一人配菜,一人打雜,三個人互相監督。除此之外,在炒菜、盛菜、送菜的過程中,膳房總管的眼睛會緊盯每一個動作。每道菜旁邊都有膳底檔簿冊,清楚地記載著每一灶眼的三個人的名字,這還不算最覺的。最絕的是每道菜都要準備兩份,一份給皇上,一份做樣菜。一旦御膳出岔子,估計負責那道菜的人的祖宗18代都得挖出來再鞭屍一次。

清宮劇看多了,以為毒死皇帝很容易,那你先過了這幾關再說

有了這樣的制度,就算御廚膽子再大,也不敢對皇帝下毒。如果說這還不保險,那麼還有驗毒環節。如果是用瓷器上菜,那麼一種半寸寬,三寸長的銀製小牌子就會登場,這是專門為驗毒而準備的。在古代,毒藥的種類比較單一,那就是砒霜。砒霜因不純而含硫化物,而銀碰到硫化物會生成黑色的硫化銀,所以菜裡有沒有毒,用小銀牌一驗便知。

清宮劇看多了,以為毒死皇帝很容易,那你先過了這幾關再說

但皇帝的一百多道菜如果都要來個每菜一驗,那一桌佳餚可就要變成隔夜菜了。我們看皇帝都是使用銀製餐具,其實除了彰顯富貴之外,更多還是為了提高驗毒效率,以保全性命。只用銀器驗毒還遠遠不夠,還要用活人來驗。這個龍恩浩蕩的任務就落在了侍膳太監的肩上,只有當他先行嘗過,確保無毒後,皇帝才會示意侍膳太監將自己喜歡吃的菜盛到碗中,開始享用美味。

清宮劇看多了,以為毒死皇帝很容易,那你先過了這幾關再說

這還不算完,皇帝還有個規矩,那就是吃菜不許過三匙。就是說無論什麼菜,皇帝都不能連吃三口,為了防止有人針對性地下毒,皇帝的喜好決不能被外人知道。假如真的連吃了三口,太監就會大喊:撤。此後十天半個月,也不會出現這道菜。

所以這下明白了吧,清朝皇帝的飲食有著多重保障,毒死皇帝是真正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看到這裡,你還能想到哪些措施保護皇帝嗎?歡迎留言評論。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