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丁背後寨:青山環抱之寶地

在掛丁村的巴拉河畔南側,蒼松翠柏之中,依偎著一個苗寨,漢名叫背後寨,苗名叫養機(VangJib)。是因它位居掛丁堡子的後面而得名背後寨,而養機是因山嶺過去曾長滿杉木而得名,苗語“養機”,漢譯即“杉木山嶺”之意。

掛丁背後寨:青山環抱之寶地

兩百多年以來,在巴拉河一帶廣為流傳的“五里安三屯,十里安三堡”,是清朝統治階級對巴拉河一帶苗族人民進行殘酷鎮壓的真實歷史憑證,清雍正年間,湖廣總督張廣泗奉命征戰苗疆,他以“集中兵力進攻‘生苗’,待剿滅‘生苗’後,再懲討‘熟苗’”的戰略,於雍正七年(1729年)佔領清平(今凱裡市)。

乾隆初年,朝廷將屯軍調整為十三堡,共屯軍1306戶,以防苗族人民造反。由於巴拉河流域屬於雷山、臺江、劍河、榕江、化外生苗之地,是清軍重點鎮壓之地。因而,這十三堡中的七堡就設在巴拉河一帶,其中的惠澤堡屯軍46戶,濟川堡(今掛丁)屯軍60戶。咸豐六年(1856年)以張秀眉、楊大六為首的苗族起義軍攻佔凱里,上述屯堡隨之覆滅。同治十一年(1872年)苗族農民起義失敗,清廷又重設凱里衛,又重新屯兵,繼續鎮壓苗族人民。

巴拉河一帶安屯設堡,距今已有270多年。

同治九年(1870年)農曆三月,清軍血洗掛丁、平掌(即格細平寨)、寨瓦等苗寨,又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農曆三月,張秀眉、楊大六、九大別等將領率領苗族起義軍從巴拉河沿岸撤退往雷公山時,《平黔紀略》(﹝清﹞羅文彬著,1988年9月,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載道:“元章(指清軍將領蘇元章)復進擊掛丁、羊掌(今沙咀村)、寨瓦。”眾多義軍將士,曾佔據巴拉河沿岸的有利地形抗擊圍追的清軍,與清軍於巴拉河沿線河岸的掛丁、寨瓦,激戰了九天九夜,是故,掛丁、寨瓦沿線河岸成了血腥的古戰場。而後,雙方在“乍釘”(地名,位於巴拉河岸,距離背後寨不遠)相遇,義軍因寡不敵眾,許多義軍將士陣亡,血流成河。由此,傳說清軍追殺從巴拉河岸上撤逃的義軍時,追至背後寨,寨裡的男壯丁已逃進莽莽叢林裡,寨子已幾乎是空無人煙。當清軍官兵搜查不到人後,就開始觀賞此寨的田園風光,對著眼前的天地指手畫腳,意圖把此寨佔為己有,在此安營紮寨,安屯建堡。這時,不知哪裡走出來一個披頭散髮的苗族老婦,她指著面前的眾多清軍官兵嘰裡呱啦,清軍一時被嚇住了,因為他們拿不準面前嚎叫的到底是人還是鬼!於是領頭將官罵著:“到底是人還是鬼?不識我大清二字,撤!撤!”於是,清兵們舉著大清旗幟往後撤退了。清軍撤去後,男壯丁們才從密林裡走出來。大家由衷地感謝此婦女救了大家和苗寨。大家敬重地給她取了個“英雄的母老虎”的稱號。

背後寨人,自古以來有勇有謀、心靈手巧。寨裡曾建有土碗窟,製作土碗,銷往凱里等地,據說是從光緒年間即1880年前後就開始製作了。後雖經十年“文化大革命”運動衝擊,但都堅持了下來。然而,時至今日,已停止生產。

背後寨的寨下和周圍全是耕田,寨子路邊,全是杉樹、楓香樹、竹子、桃子、李子,走在路上,感覺真是綠樹成蔭。厚實的松林山像兩隻巨大的手臂般作合抱姿勢,緊緊地把苗寨護佑在它的懷抱裡。背後寨由此,無論從風景的角度,還是從風水的眼光來看,都很像一條龍含在嘴裡的一塊珠寶似的,真是天造地設,美輪美奐。

背後寨現隸屬於凱裡市開懷街道。距凱裡市約11公里,距開懷街道約6-7公里。它背靠厚實的養機大山嶺,對面隔著巴拉河就是養蒿寨、凱里造紙廠、掛丁堡子、掛丁對門寨。背後寨現有84戶,有李、胡二姓,其中李姓74戶、胡姓10戶,現有人口300多人,全為苗族,有耕田110畝。

據考證,背後寨的這支李氏家族,系明成化年間李氏先祖從劍河南良帶入,今掛丁養機、掛丁南良、上長坡、南秀、郎利的李氏家族,均系其後裔。現背後寨和南良、上長坡李氏家族更為近些。現背後寨還有上長坡的耕田。背後寨這支李氏家族在這裡居住已有大概二百年。

背後寨的吊腳木樓,都依山勢而修建,間雜有磚房。進寨左側的道路已是水泥硬化路,路面乾淨整潔,能通車。但寨子右側道路較窄,只能人畜行走,路面髒亂,凹凸不平,不利於行走和消防安全。從寨子左側上去,然後從右側下來,可轉寨子一圈。因而,既可欣賞獨特的吊腳樓,又可觀望水田裡村民勞作時的現實情景。

寨裡水源充沛,處處是山泉水,耕田都是依靠山泉水來灌溉,田裡都養著鯉魚。村民以種水稻、玉米、紅苕、洋芋等為主,家庭養殖主要有養豬、雞、鴨、鵝,現在養牛的少了,寨子周邊放養著許多土狗。寨裡現有幾戶從事養殖業,暫時還沒有土特產加工業和手工加工業。大多數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和經商,留在家裡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村民。

現在,凱裡市正朝著國際化旅遊新興城市發展。而掛丁村又是西江千戶苗寨的後花園,是凱里的東大門。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西斯科到巴拉河考察時感慨地說:“巴拉河是遊之精品,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旅遊勝地,只恨開發太晚。”現在,掛丁溫泉正向外開放營業,掛丁村村“兩委”正積極地為掛丁的發展共商大計,籌建“南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搞好環境衛生治理、尋求農業產業支柱體。在如此的大環境下,掛丁村背後寨力爭上游,正齊心協力為建設自己的家園而奮鬥。村民們已於2018年下半年,在得到各級政府的支援和幫助下,自投自勞,每戶出資1200元,政府提供60噸水泥,修建佔地面積約為1300平方米的康養文化娛樂中心,並積極組建蘆笙舞蹈隊,這些專案均在有序開展中。

掛丁背後寨在挖掘旅遊專案中,自身有兩大亮點。其一,人文景觀。背後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寨上如已被《凱裡市志》記載的解放後凱裡市籍地師級以上幹部和高階知識分子的李仁祥、李玉光、李廷輝等人,奮鬥在祖國的各個崗位和戰線上,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們的名字是閃亮的。由此,背後寨成了掛丁村的文化之寨。其二,自然景觀。因背後寨臥於群山環抱裡,它的周邊到處是良田,田壩下邊又是條無比清亮的巴拉河。因而,可以把寨子打造成一個得天獨厚的花園式觀光旅遊苗寨。先建好進寨大門、風雨橋,再修整重建好環寨一週的進寨通道,道路邊建設好防護欄、休閒涼亭。

把寨子打造成集飲食、娛樂、休閒、觀光、歌舞、放鬆心靈的旅遊勝地,讓遊客們像逛花園似的近距離全方位看到和體驗到這裡的春夏秋冬,讓遊客們可隨時喝到自然的山泉水、吃酸湯菜、酸湯魚,喝苗家米酒,近距離接觸和體驗苗家人的日常生活、勞作,從而走進苗家人的心靈世界,去感悟他們是如何與山、樹、水和諧相處的,人與人又是如何相處和交往的……

背後寨人勤勞善良,熱情友愛,心靈手巧,聰明好學,勇於開拓進取。現在,李、胡二姓村民團結友愛,抓住旅遊開發的歷史機遇,正擼起袖子積極打造這個屬於自己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