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長啥樣?一起來看看吧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這些文字因為刻在獸骨或龜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的內容除極少數屬於記事外,大部分是屬於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故又稱“卜辭”或“占卜文字”。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此前的圖畫符號並不全有這三種要素。

董作賓據殷代卜辭,把占卜人群,分為五個時期,武丁時期的甲骨文便是第一時期,其風格宏放雄偉,以甲骨大版大字為代表作。此類大字是用大力刻鑿而成的,筆劃粗壯,並填有朱墨(硃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麗的小字,極為精彩。這些都是承受中興英主武丁時代風格,其氣魄之宏放,技術的熟練,頗為驚人。其書家有韋、永、賓。

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長啥樣?一起來看看吧

二、金文

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產生於商代的盤庚遷殷後。初時只有寥寥數字,及至周初,已達千二百餘字。商末鑄有金文之青銅器日多,然所述仍十分簡略,多為鑄者或其先祖之名諱。至商亡時,方有文章出現,然其時最長之文,仍僅有四十餘字。

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長啥樣?一起來看看吧

三、小篆

小篆又稱秦篆,是秦統一後在大篆的基礎上經過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著名學者、書法篆刻家徐無聞先生認為,在一個極為短促的秦王朝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創造出一種文字來的,一種文字的的形成要經過長期的過程的,秦始皇只是對戰國時期就已形成的小篆進行加工、整理和推廣而已。戰國時期的《中山王三器》和小篆就頗為相似。

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長啥樣?一起來看看吧

四、隸書

隸書亦稱“佐書”、“史書”。始於秦代,通用於漢魏。秦隸出於秦篆,字形構造仍有較多的篆書形跡,後在漢代通用中不斷髮展完善,成為筆勢、結構與秦篆完全不同的字型。

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長啥樣?一起來看看吧

五、草書

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始於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今草亦稱“小草”,從章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始於東漢,為張芝所創;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將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產生於唐代,代表人物張旭和懷素。

六、行書和楷書

行書一般被認為是楷書的快寫體。但實際上它們是一母同胞,行書可能還早於楷書。它們的一些形式因素在隸變時已經出現,但直到東漢後期才逐漸凝聚成一種字型。

東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陶瓶題字、熹平元年(公元172年)陶瓶題字、光和年陶瓶題字、永元四年陶瓶題字,尤其是寶雞市剷車廠1號墓出土的無紀年陶瓶題字,已有相當明顯的行書和楷書意味,標誌著楷書、行書作為字型正式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長啥樣?一起來看看吧